One can give without loving, but cannot love without giving.
— Amy Carmichael
如果“善良”和“自私”、“仗义”和“怯弱”这些性格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不仅让人觉得难以理解,更可能诧异如此矛盾的人将给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电视剧《人间情缘》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和这个人的奇特经历,和他最终看似赌赢的人生。这是根据一个现实故事改编的传奇,当然有一些艺术加工。现实中的人物还接受过诸多媒体(包括凤凰卫视)的采访,由他本人披露的一生经历也写在一本名为《忏悔无门》的小说中。这些故事包括其中人物的真实性至今仍然充满神秘和推测。本剧阵容独具实力,开播以来所受好评也属意料。
邓超饰演的黎小军实在太让人看不上了,在观众的一片唾弃和骂声中也掩盖了其表演水平。范冰冰在此剧中也有较大突破,很有扫除花瓶形象的势头。唯一不足的是服饰和其时代及家庭情况相比太时髦了些。不过据说导演有意借重一个完美的初恋回忆反衬男角的悲剧:背弃一份纯真的恋情和可靠的婚姻,自私而盲目地去追求堕落和注定的失落。宋春丽和由旅华法籍戏剧女老板饰演的美国富豪均堪绝响。其他表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也都很充实。给予最多剧情的是查建英无畏的牺牲,只为了换取幻想中的情感,却抵不上一个自恋男人对金钱物质的虚荣。
热炒的剧情让观众的注意力过多地转移到了原型人物的事件中。其实从影视欣赏的角度,导演和编剧对此片的贡献应属功力非凡。虽然没有明确标明故事的具体时间,观众仍然可以推断出场景发生在从文革末期至结束后的几年。剧情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许多细节非常逼真。比如以单一蓝绿色调为主的街上行人,大院儿里的军装,公共汽车、停车处、和修自行车的小铺,北京冬天的住房、大白菜等等,有时真让人好奇导演和剧务是怎么找到这些物品的。看来这些年的怀旧思潮已成规模了。
过于离奇的故事未必不会发生在现实社会中。在那个富于变迁的时代,人心似乎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可悲的形态。不管在剧中或真实中的主人翁怎样加工自己的迷茫和绝望,其复杂的家庭背景、父母性格、及当时的环境似乎都注定了一个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拼命寻找借口逃避责任的成长道路。在朴实和温暖关怀下的童年,不一定成就高贵品格;凭着出众的相貌,一个男人也可以害人害己。初露的英雄本色,只因走错一步而一生皆误。剧中男主演邓超总结说:“这是一部男人的教科书!……这部戏在教我如何做男人,一个好男人!”
剧中的黎小军最后真的吸取到自己的教训而成熟了吗?嘎然煞尾的剧情似乎想表达这种变化。可是,如他的第三任女友查建英在香港向他声讨的那样,他一直是一个不断向人索求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只有他那位有些神经兮兮的母亲和象伊沙贝拉这样饱含人生经历的富婆可以一再容忍包容。一个出尔反尔、忽视情感的懦夫在剧中一再被人认为“善良”、“讲信用”,真是绝大讽刺。其实他最大的欺骗就是从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默认他人对自己有利的良好猜想。
同情心,人皆有之;哥们儿义气,也是许多男孩性情使然。但能象剧中甘妈妈那样的质朴、真实,却难得而可贵。可惜黎小军似乎没受到应有的感染。他的辉煌是部队的大熔炉和集体塑造的,同时那些鲜血和生命可能更多的是对他的一种刺激。从那以后,他不仅用自己的复员费和工资去博些朋友的声誉,更习惯地透支他人的支持、友谊和情感。所以他即能很没面子地接受查建英的饭票,又可以振振有词地“借”伊莎贝拉的钱帮助生病的穷人。而他却找不到幸福的感觉,永远活在痛苦中。
现实中的原型是主动坐到高级饭店里守株待兔的。改编的故事做了一些淡化处理。从黎小军把自己放到一个受害者和被社会遗弃的位置开始,他就逐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道德和良知。当他开始了在美国豪宅的圈养生活后,仍然认为不知道自己错了哪一步而走到当下的局面。言下之意似乎是接受伊沙贝拉的“援助”有多么委屈一样,由此自然又获得了一回去香港寻找旧情人的机会。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的负心和继承遗产后几年的空虚和奢华最终还是成就了一位社会慈善家。毕竟还算是一个较好的结局。
没必要追究一个想要“忏悔”的人,以及他“撒钱”的动机了。只是,难以补偿愧疚的捐款,也难以买来内心的平静。随着过去恋人对他恨意的淡薄,更多的是如今社会对他的好奇、甚或追逐。一个新的牢笼,那个他一直想要挣脱的束缚,可能又回来了。至今的一个谜团并不应该是那位好莱坞影星的真实性或身份,而是我们的主人公能否看懂这样一句至理名言:
一个人可以给予没有爱的付出,但却不能给予没有付出的爱。
影视资料
导演:刘惠宁(兼制片)
编剧:徐 兵
主演:邓 超──黎小军
范冰冰──甘 露
汤 嬿──查建英
李小冉──秦 倩
善 婷──伊沙贝拉
冯恩鹤──黎 昂(黎小军的爸爸)
宋春丽──邱 琼(黎小军的妈妈)
洪剑涛──徐健博
剧照:
百度贴吧探秘《人间情缘》中的“伊莎贝拉”
几年前,慈善家李春平因为慈善事业逐渐为世人所熟知,他写了回忆录《忏悔无门》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传奇的人生经历引起了包括好莱坞制作人在内影视圈广泛关注,电视剧《人间情缘》就改编于此。毫无疑问,“黎小军”的原型李春平,是一位集争议与神秘感于一身的传奇人物。1980年,他背负着亲人、爱人和朋友的唾骂,作为美国老太太的“儿子情人”离开中国。1991年,只身回到故乡北京,过着八个司机、四个保镖、六个秘书、五个护士的奢华生活。回国近20年来,他为中国慈善事业捐款过亿。他以平均每天15000元的速度,以现金方式向各界捐款,成为中国红十字会近百年授予“中国红十字会慈善家”称号第一人。然而,他是如何获得巨额财富的?他的神秘妻子是谁?一直是未解之谜。借着《人间情缘》热播的机会,在制作方的安排下,记者了解到有关李春平的情况。
巨额资产由何而来? 1980年的一个上午,一个有着自然卷发、皮肤白皙、年纪不到30岁的青年走进北京饭店,像往常一样花了两元钱买一杯咖啡,坐在大堂咖啡座上,不时打量着进出酒店的人。这时,一位个子不高、黑头发、蓝眼珠,看着挺精神的洋老太太走到他面前,两人语言不通,不过还是比划着聊了起来。这个男青年就是李春平,生于一个老红军家庭。他当过七年兵,不久前他因为打伤情敌被劳动教养,他的家庭因此与他脱离了关系,他现在则因病保外就医,身上的行头:一条时髦的喇叭裤和一双厚底儿皮鞋都是借钱买的,来北京酒店,是为了遇到一个能帮助他出国的人。老太太后来告诉他,“她做了一个梦,梦中天主告诉她,她的情人在中国。”这位美国女演员,比李春平大38岁,她把李春平带到美国。1991年,在她临终前1个月,她与这个“儿子情人”结婚,把数亿美元巨额财产留给了他。1991年,李春平回到北京时,已经成为巨额遗产的继承人,他的太太——电视剧中的“伊莎贝拉”——将她90%的遗产都留给了他,包括三辆顶级劳斯莱斯房车,一座仿白金汉宫设计的豪宅以及美国曼哈顿和北京华侨村的大量不动产,还有凡高、毕加索四幅稀世珍品油画。现在,李春平身价超过70亿。
谁是“伊莎贝拉”? 在以往的关于李春平的报道中,这个从好莱坞来的女人被写作“丽斯”。李春平解释说,这只是一个假名,真实的姓名保密。那么,既然她拥有亿万资产,那么一定是超级影星,根据她死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点,很多人猜测这个“丽丝”(电视剧中的伊莎贝拉)指的是奥黛丽赫本或者葛丽泰嘉宝。
奥黛丽赫本生于1929年5月4日,逝世于1993年1月20日。生卒年和李春平描述相差不大,但奥黛丽赫本始终生活在聚光灯下,一生情事脉络清晰,基本可以排除。葛丽泰嘉宝生于1905年9月18日,逝世于1990年4月15日。去世时间和李春平的描述最为接近,1980年她已经71岁高龄,与时年27岁李春平相差44岁,与李春平的自述不符。对亡妻,李春平始终信守诺言,没有将她的私生活公之于众。但他说,他的妻子既不是赫本,也不是嘉宝,她是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影星,有过两次婚姻,她的财产大部分来自两个前夫和当农场主的父亲。
网友调查 还是前几天看新闻知道这个中国慈善大家李春平的。他的经历很坎坷,是个干部子弟,年轻时的轻率行为,成了劳改犯,被开除了党籍,于是想通过出国挣钱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饭店里结识了一个美国老太太,跟她去了美国,后来与她结婚。没想到这个老太太年轻时是美国的明星,积累了千万家产。老太太死后,他继承财产回国,从此走上了慈善救国的道路!
对这个美国超级明星,李春平一直不说,由于存在的协议,使得这位幕后支持他的美国明星老太太的身份一直扑朔迷离。坊间一直有种说法是奥黛丽赫本,或者葛丽泰嘉宝。
看了他的新书,做了些调查。首先,排除奥黛丽赫本,她是1992年逝世的。接着,葛丽泰嘉宝!她是瑞典人,而且她是1990年4月逝世,日期不对。关键线索:
1、此女是出生在美国的美国人,而且是出生在德克萨斯。
2、此女是30至40年代的明星!
3、此女去世时的年龄是79岁以上!
4、此女离婚2次,而且所嫁之人肯定是富豪!
5、此女没有留下子孙后代!
6、此女长相大眼睛,黑头发,个头不高!估计在155~165cm之间,肯定不到170cm!
7、此女逝世时间:1990年1月至2月底!
把1990年1月至2月份去世的女明星的资料调了出来!其中还有爱娃嘉德娜!(《乞利马扎罗山的雪》的女主角!)
先去掉年龄小于70的!再去掉年龄大于90的!因为要是太大估计也来不了中国!去掉那些个头高于170cm的。排除掉那些有孩子的,和只离过一次婚的!下面是名单:
01/20/1990 — Barbara Stanwyck [Ruby Stevens] (Big Valley), dies at 82.
01/24/1990 — Madge Bellamy (White Zombie), dies at 87.
01/25/1990 — Ava Gardner (Barefoot Contessa), dies of pneumonia at 67.
02/14/1990 — Jean Wallace [Walasek] (Big Combo), dies of hemorrhage at 66.
不可复制的爱情传奇
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曾以十二年的婚姻、以全部的青春作赌注,赢取了巨额财富。
他的故事,像是一部情节诡谲的电视连续剧,集中了命运、美色、金钱、交易、忏悔等各种引人注目的元素——
三个女人和“三进宫” 对李春平来说,1977年的春节是一个终生难忘的节日。秩序井然的生活一下子全乱了套,人生顿时渺茫起来。好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许多仿佛前世注定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和人物纷纷按着既定的顺序逐一登台,使得李春平的命运骤然风起云涌,让人叹为观止。正如其所说,“幸与不幸,都起源于我宿命一般的传奇经历”。而这把开启命运之门的钥匙就肇始于那场决斗。
如果不是相貌英俊,就不会被领导选中做演员;如果不是为了做演员,就不会去做隆鼻手术;如果不是做手术,就不会遇见作为护士的刘茜。当然,如果不是喜欢上了这个脚踏两只船的女人,也不会有那场决斗。一切像被安排好了似的。刘茜最终还是投入了对方的怀抱,那场后来李春平承认没有价值的决斗,虽然为他赢得了作为男人的尊严,但也把他推向另一条不归之路。
由于对方家庭背景权势的强大,李春平不得不为自己普希金式的决斗付出三年牢狱之灾的代价。为了女人,李春平第一次走进监狱。但是,作为高干子弟的李春平并没有做好接受这场变故的心理准备,原来风平浪静、养尊处优的时光烟消云散,一下子坠入无底深渊,茫然和绝望在李春平的心里恣意疯长。
这时候,《基督山伯爵》里的“法利亚神父”出现了。出于同情和赏识,作为狱医的金永泰给了李春平坚持下去的力量,使得李春平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并被保外就医,提前出狱。多年后,当李春平梳理起这段经历时,如是深情地称颂了他的“法利亚神父”:“他给我绝望的生命力抹上了亮色,借着这亮色,我从地狱的边缘回到了人间。也是他,告诉了属于我的那座基督山上的宝藏,并鼓励我坚强而决绝地游向那个神秘的地方。”
在李春平的戏剧性的人生中,金永泰绝对是个关键性的人物。他所给予李春平的不仅仅是希望和机会,后来李春平第二次和第三次入狱时金永泰的所作所为大量事实证明,他其实在为李春平后来的人生建筑了一座桥。人们往往惊叹于李春平的旷世情缘与富可敌国的财富,却偏偏忽视了这位在李春平人生中起着过渡作用的人物。假如没有他的出现,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李春平。个中玄机,只有李春平心领神通。虽然后来金永泰拒绝了李春平的重金致谢,但李春平不得不感叹道,“一切离奇的巧合机缘,冥冥之中,在感恩与复仇的牵引下,合乎情理地逐一悄然登场。”
正如金永泰所料,李春平第二次入狱又是为了一个叫静楠的女人。那个时代似乎没有这个犯有“前科”的人的位置,人们不但拒绝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权利和工作的权利,也绝拒了他恋爱的权利。然而,生活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第二次入狱,却更加坚定了李春平出国的决心。这种决心的力量强大到即使几乎完美无缺的静楠也无法阻挡。如果当时社会即使施舍性地拉他一把,也许他就卑微地接纳了,然后柴米油盐酱醋茶凡夫俗子般地过下去,而正是那些不容和排斥赋予李春平一个诡怪的机遇。
第三次入狱时,作为梦想和机遇象征的克劳迪亚已经闯入李春平的生活。李春平虽然因她被迫“三进宫”,但他十分清楚,只要熬过这最后的几个月,天堂的大门将向他开启。尽管他深爱着静楠,并幻想与之憧憬的美好生活,但最后的命运却不是他所能主宰的了,静楠只是他人生的驿站,克劳迪亚才是归宿。李春平虽然也犹豫过,但逼仄的现实处境使他实在无法拒绝诱惑。他一直坚信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已经一无所有,怎么不可以无所羁绊地通过冒险改变自身的处境?”《红与黑》里,于连的奋斗经历给了李春平模仿的榜样,“这让我无法生活在现实中,无法满足在静楠的爱中,只要闭上眼睛,于连就在我的前面招手”。
三个女人鱼贯而入,李春平的生活跌宕起伏,一步步地把他引向一个未知的而充满诱惑的世界。
惊鸿一瞥 “好莱坞神秘影星克劳迪亚在睡梦中得到启示,在遥远的中国,她将遇到一个上帝赐予的最后情人……”无论何时,这简直都像来自好莱坞某一大片的海报,离奇得有点超出普通人的思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克劳迪亚这个梦的前世今生,如果通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分析方法来看,这好像也是正常的,但它实在巧合得无以复加,结果更是不可复制,演绎了一出“中国四百年也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爱情传奇”。难道真的是一种宿命在作祟吗?
在经历一次胆战心惊的骗局之后,李春平不再去大使馆附近,开始坐在北京饭店里等待机遇。他当时的女友静楠的爱为他的执著勉强铺下了一层可以衣着鲜亮并在北京饭店大厅每天买一杯咖啡的物质基础。就在李春平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的时候,一个夜幕降临的傍晚,前来寻找东方情人的克劳迪亚走进北京饭店。当她随意地环视大厅时,一个东方的梦想和一个西方的梦境神奇地发生了碰撞。在她和李春平在四目相对、惊鸿一瞥的瞬间,两人几乎同时从对方眼睛里读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
“克劳迪亚告诉我,第一次邂逅,我干净而忧郁的的眼神致命地夺取了她的心。”年轻的李春平相貌英俊、深目直鼻、高大挺拔,而且当时的他也早已聪明地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容貌,是我唯一的资本,我能够凭它出国,凭它改变生存轨迹。我不是一个英雄,不过一个凡夫俗子。但是,我有我的宿命。”
容貌为他引来一场灾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李春平坚信,容貌同样能助其实现出国的梦想。结局证实了他的这一宿命论。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的宿命论下的境遇竟与克劳迪亚的梦和生活神奇地吻合。克劳迪亚原来有个叫兰姆的情人,两人情深似海,恩爱无比,但后来兰姆在一次野外活动中遇险身亡。克劳迪亚无法忘怀兰姆和曾经的生活,受上帝指示,前来中国寻找她的东方“兰姆”。假如李春平仅仅相貌英俊也许未必能吸引克劳迪亚。但,仿佛早被上帝安排好了似的,深目直鼻的李春平竟和兰姆的相貌惊人的相似。
克劳迪亚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李春平,李春平也因克劳迪亚的出现,出国获取新生的念头更加决绝。但好事多磨,因为东方传统伦理观念下的身份认同问题,双方并没有立刻一拍即合。李春平为此绕道英国,饱经了一番挫折。
在李春平身心疲惫地从英国回来,即将认命,准备偃旗息鼓的时候,克劳迪亚的特使从天而降。李春平的出国梦想死灰复燃。真的如《红楼梦》里薛姨妈所说的那样,如果有姻缘,即使隔着山、跨着海,有家里夙仇的,月下老人也总能把两人拴在一起。
儿子与情人 在与李春平的“较量”中,克劳迪亚让步了,同意李春平以“儿子”而不是“情人”的身份随她到美国。在李春平保住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和道德底线,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满腹欢喜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坠入了克劳迪亚精心编织的一张绵密的网。这个大他38岁的老女人,最终智胜一筹,以退为进,使李春平到达美国后不得不随着她的节奏亦步亦趋。李春平思考了无数次的计划被打乱了,他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了,还要忍受同时作为克劳迪亚“儿子”与“情人”的这种双重的矛盾身份的尴尬。
克劳迪亚给予李春平的生活太具有诱惑力了,他无力拒绝。和在国内时所处的绝境相比,这点身份的困惑又算得了什么?这种高贵、优雅和受人尊崇的生活不正是自己出国的理由吗?“很坦然地告诉你,我不情愿却无奈地接受了我情人的身份和与之相匹配的生活方式,逐渐适应了豪华,驾驭了奢侈,我与周围的一切逐渐协调起来。而陪伴她、照顾她、报答她,也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从1980年到1990年,李春平被“囚禁”在豪华的橡树山庄里,成了受人仰慕的豪宅的新主人。“但我最渴望的那种爱情与婚姻已经渐行渐远,模糊一片。”接静楠到美国来已不可能,在美国重新选择生活也不可能,李春平不得不慨叹,克劳迪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女人,她用智慧和财富紧紧地拴住了他的心,使得他对这种奢侈生活方式的依恋超越了对她本身的依赖。
十年里,李春平没有自己的生活,压抑着年轻的狂躁的欲望,陪着自己从没有爱过的这位老女人从青年步入了中年。这期间,李春平是如何度过三千多个寂寞的夜晚的呢?除了财富是否还有一种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对未来的信心?无疑,李春平在拿自己的青春赌明天。这种孤注一掷不能不说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即使李春平自己也未必能肯定克劳迪亚最后能留给他一个很理想的归宿。不过,这其中的答案也不是没有逻辑可循。从第一次为了女人入狱,到随克劳迪亚去美国生活,李春平尝尽了中间的无数变故和风波的滋味,他体会到顺应有时候比挣扎还要有神奇的效果,人生中似乎总有一种力量非人力所及,牢牢地操纵着人们的生活轨道,况且他还惊奇地发现,每次山穷水尽时他总能峰回路转。“我因女人败,也因女人兴。”这是李春平多年后所下的一个断论,其实若干年前的某一时刻,他就认定了自己的这个宿命。
忏悔与救赎 尽管不爱这个女人,李春平还是凭着一个东方人的良知,怀着感激之情,几乎满足了克劳迪亚晚年的所有要求。
克劳迪亚走了,给李春平留下富可敌国的财富。李春平自由了!“从克劳迪亚奇怪的婚姻中走了出来,我仿佛被带进了时光的隧道,顷刻间时光是倒流的,我用时间换了空间,一切又回到了从前,但又不是从前,我要尽快结束这里的一切,去寻找我丢失的时间。”
满怀欣喜和理想的李春平回到国内,迎接他的却是沮丧和怅惘。他想报恩,“尽一切所能把所有的爱赎回来。”但他的恩人们谁也不愿接受他馈赠;他想忏悔,但被他伤害的人一点也不给他机会;他想重新走入社会,却发现自己因为十年的隔绝,对处于剧烈转型期的中国变得一无所知。
曾经的生活换不回来了,尽管自己身家数亿。“无处忏悔,无处救赎,无处报答,无处话悲凉。”“原来岁月不可召回,青春无法抵押,爱情不能救赎。”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春平突然明白最需要补偿的其实是自己的灵魂。从事慈善事业,成了他报恩的另一种表达。
《基督山伯爵》里的爱德蒙邓蒂斯只回报了他遭遇的恩情,而李春平却走出了感恩误区,升华了心中的那份感激,把小爱化作大爱。十多年来,李春平陆续捐出5000多万,涓涓细流带着他忏悔和感恩之情流入社会,赢得了人们更多的是的认可和赞赏,而不是猎奇。
可李春平还在忏悔,他说;“也许你会憎恨我,也许你会怜悯我,但请你千万不要羡慕我。”历尽繁华,李春平向往的仍然是一粥一饭的生活:“一家数口其乐融融,一饭一蔬里尽是妻子的爱,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窗口飘出很远很远。如果命运能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一定选择拥有天伦之乐的普通生活。”通过《忏悔无门》一书,李春平更深刻地剖析了自己,把自己的美与丑展示给人们看,给那些挣扎在金钱的泥淖里而道德感迟钝、法律意识淡漠和痛苦、焦虑的人们以警醒。
“都远去了,情人、妻子、岁月,连同我的青春。”“我将孤绝一生,这就是我的宿命。”
“李春平的经历不可复制,中国四百年也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爱情传奇。”《泰晤士报》驻中国首席记者詹姆士特雷如是评价。这段旷世情缘无法重复,四百年一遇,印证着上天的巧夺天工,这岂不是更真实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