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Po-Yang

元曲:中吕-山坡羊

張養浩:咸陽懷古
  城池俱壞,英雄安在?雲龍幾度相交代?想興衰,苦為懷。唐家才起隋家敗,世態有如雲變改。疾,也是天地差!遲,也是天地差!

張養浩:洛陽懷古
  天津橋上,憑欄遙望,舂陵王氣都凋喪。樹蒼蒼,水茫茫,雲台不見中興將,千古轉頭歸滅亡。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張養浩: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養浩: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張養浩:述怀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你便列朝班,铸铜山,止不过只为衣和饭,腹内不饥身上暖。官,君莫想;钱,君莫想。

薛昂夫: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长安西过,为功名走尽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墓,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乔 吉:冬日写怀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己至此;心,犹未死。

乔 吉:寓兴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曾 瑞:自叹
南山空灿,白石空烂,星移物换愁无限。隔重关,困尘寰,几番肩锁空长叹,百事不成羞又赧。闲,一梦残;干,两鬓斑。

马 凯:山坡羊
红日拔白破夜,吐红化雪,云开雾散春晖泻。煦相接,绿相偕,东来紫气盈川岳。最是光明洒无界。升,也烨烨;落,也烨烨。

宋方壺:道情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單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陈草庵:叹世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赵善庆:长安怀古
  骊山横岫,渭水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赵善庆: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伴月晓风:秋兴
秋虫爬架,瓜田凉纳,红枫篱菊风华抹。远听笳,近寻花,闲情万种诗填画。愿伴飞花螺钿插。佳,红绿葩。呀,姐妹花。

六也先生:鄉居
江山懷抱,煙波舒竅,耕雲釣月拋塵噪。詠山謠,佐新醪,古今風月休憑弔。瀟灑山林無世惱。山,沈睡了;人,沈醉了!

阿 逡:山海关怀古
长城门户,万山拥簇,山海天接处。壮士血,化碧树,唯有鸦留驻。汉皇满皇元蒙古,谁不曾拿百姓赌。乱,易安哭;治,孟姜哭。

佚 名:自在人
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佚 名:征战
军马万千,战旗无数;群雄百踏征途路。练千日,训十年;哪日方能定胜负?将军征夫苦朝暮。赢,泪不住;输,泪难住!


附文

  曲是元朝兴起的文学形态,也称杂剧。就像唐诗、宋词一样。
  在结构上,四折+一二个楔子。
  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表明宫调。

  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是韵文学发展极致,故能占魁。
  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
  以词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五、诸宫调二十八。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
  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在明人王世贞《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曲律
  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但亦有(借宫)。

宫调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在古代乐律总共有十二律吕,乐音有五音二变,律吕的名称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六个单数半音称为律,六个双数半音称为吕,合称六律、六吕,统称律吕,亦称十二律。而这十二律吕是古时候定音律时所用吹管的名称,也因为其短不一,故产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乐部三载,比例是以黄钟的长九寸为准,用〔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计算。十二律吕以〔黄钟〕声最低,黄钟以上递高半音阶。至应钟止这相当于西洋音乐的十二调。对照如下:
  黄钟=C
  大吕=#C或降C
  太簇=D
  夹钟=#D或降E
  姑洗(显音)=E
  中吕=F
  蕤宾=#F或D
  林钟=G
  夷则=#G或降A
  南吕=A
  无射=#A或降B
  应钟=B

  以上十二律管再配合七音阶:
  宫=(简谱1)(古名、上)
  商=2(尺)
  角=3(工)
  变征=#3(凡)
  征=5(六)
  羽=6(五)
  变(闰)宫=#6(乙)

  互相〔旋宫〕亦是以某一律管为宫声依次而推,共可得八十四调。但这已超出人类耳朵的极限。故到了唐代只剩苏歧婆的二十八调。又到至今的南北曲其通行的只剩下六宫十二调如下:
  六宫: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道宫。
  十二调:羽调、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调、角调、越调、双调、宫调。
  在六宫十二调中揭指、宫调、角调皆有目无词。道宫、羽调、小石、般涉、商角、高平则曲牌甚少。常用的宫调仅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大石、商调、越调、双调。即是所谓的〔九宫〕这九宫亦是宋时的俗名,经过旋宫后名子又不一样了。俗名跟古名还有现代乐调及笛色如下:
  正宫(黄钟宫)=A
  小工调或尺调、大石调(黄钟商)=B
  小工调或尺调、中吕宫(夹钟宫)=C
  小工调或尺调、双调(夹钟商)=D
  乙调或正工调、南吕宫(林钟宫)=E
  凡调、仙吕宫(夷则宫)=F
  小工调或尺调、商调(夷则商)=G
  六调或凡调或小工调、黄钟宫(无射调)G六调或凡调、越调(无射商)=A六调或凡调或小工调。

声情
  元曲的宫调各具声情,音乐韵律皆可从其宫调中显现,元人芝庵〔唱论〕: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做作六吕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如下:
  仙吕唱:〔清新绵邈〕
  南吕唱:〔感叹伤悲〕
  中吕唱:〔高下闪赚〕
  黄钟唱:〔富贵缠绵〕
  正宫唱:〔惆怅雄壮〕
  道宫唱:〔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蕴藉〕
  小石唱:〔绮丽妩媚〕
  高平唱:〔条畅晃漾〕
  般射唱:〔拾缀坑崭〕
  歇指唱:〔急并虚歇〕
  商角唱:〔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
  商调唱:〔凄怆怨慕〕
  角调唱:〔呜咽悠扬〕
  宫调唱:〔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小令专用曲牌
  黄钟:人月圆、括地风、昼夜乐、红衲祅(又名:红锦袍)、贺圣朝。
  正宫:鹦鹉曲(又名:黑漆弩)、甘草子、汉东山(又名:撼动山)、绿幺遍、普天乐、青纳祅。
  仙吕: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楼人、元和令。
  南吕:干荷叶(翠盘秋)、三棒鼓声频。
  中吕:乔捉蛇、鹘打兔、四换头、摊破喜来春。
  大石:初生月儿、阳关三叠。
  小石:青杏儿、天上谣、归来乐。
  商调:百字知秋令、秦楼月、玉抱肚、桃花浪、芭蕉延寿。
  越调:糖多令、平湖乐(又名:小桃红)、霜角。
  双调:百字折桂令、胡捣练、大德歌、快活年、十棒鼓、祅神急、骤雨打新荷、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皂旗儿、枳郎儿、华严赞、河西六娘子、山丹花、鱼游春水、河西水仙子。

小令套数兼用曲牌
  黄钟:出队子、节节高、者刺古、醉花阴、喜迁莺、四门子、挂金索、竹枝歌(又名:竹枝儿)滴溜子、鲍老催、双声子、太平令、黄龙衮。
  正宫:叨叨令、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凌波曲)、六幺遍、双鸳鸯、风入松、梁州令、雁过声。
  仙吕:寄生草、游四门、后庭花、醉扶归、醉中天、一半儿、四季花、青哥儿、忆王孙、后庭花破子、皂罗袍、好姐姐、桂枝香。
  南吕:四块玉、玉交枝(玉娇枝)、一枝花、香柳娘、宜春令、三学士。
  中吕:迎仙客、上小楼、快活三、朝天子(又名:朝天曲、谒金门)、四边静、红锈鞋(又名:朱履曲)、十二月、山坡羊、满庭芳、醉高歌、喜春来、卖花声、尧民歌、斗鹌鹑、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耍孩儿、鲍老儿、剔银灯、蔓菁菜、缕缕金、行香子、榴花泣、绕红楼、驻云飞、水红花。大石:念奴娇。
  商调:梧叶儿(又名:碧梧秋、知秋令)、满堂红、凉亭乐、黄莺儿、踏莎行、盖天旗、应天长、绕池游、字字锦、不是路、满园春、上京马、金菊香、高阳台、浪来里。越调:黄蔷薇、庆元贞、天净沙、寨儿令(又名:柳营曲)、祝英台、亭前柳、下山虎、五韵美、五般宜、蛮牌令、黑麻令、江神子。
  双调:沽美酒、秋江送、殿前欢(又名:燕引雏、风引雏、小妇孩儿)、对玉环、胡十八、钱丝泫、一锭银、庆东原、阿纳忽、拨不断、水仙子(又名: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冯夷曲)、庆宣和、落梅风(又名:寿阳曲、落梅引)、潘妃曲(又名:步步娇)、清江引(又名:江儿水)碧玉萧、折桂令(又名:蟾宫曲、折桂回、天香引)、驻马听、沉醉东风、转调淘金令、夜行船、乔木查、捣练子、孝顺歌、锁南枝、浆水令、锦衣香、太平令、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玉供、嘉庆子、尹令、品令。

小令杂剧兼用曲牌
  黄钟:古水仙子、古寨儿令、古神杖儿、挂金索、降黄龙。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笑和尚、呆骨朵、破阵子、锦缠道、新荷叶、柳穿鱼、刷子带芙蓉、渔灯映芙蓉。
  仙吕:赏花时、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咤令、鹊踏枝、村里迓鼓上马娇、胜葫芦、柳叶儿、金盏儿、元和令、游四门、后庭花、普贤歌、鹊桥仙、解三酲、望吾乡、一封书、醉罗歌、奉时春、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赤子、画眉儿、鹅鸭满渡船、千秋舞霓裳。
  南吕:金字经(又名:阅金经、西番经)、贺新郎、斗虾蟆、牧羊关、红芍药、哭皇天、乌夜啼、满江红、十样锦、步蟾宫、渔灯儿、锦渔灯、锦上花、锦中拍、锦后拍、恁麻郎、金钱花、粉孩儿、会河阳、摊破地锦花、越恁好、刘泼帽、朝天懒、秋夜月、东瓯令、金莲子、玄鹤鸣。
  中吕:齐天乐、红衫儿、白鹤子、般涉哨遍、沁园春、泣颜回、扑灯蛾、驮环着、添字红绣鞋、古轮台。
  大石:玉楼春。
  商调:望远行、河西后庭花、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吴小四、二郎神、簇御林、琥珀猫儿墬、山坡五更、侥侥令、园林好、双雁儿。
  越调:凭栏人、酒旗儿、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麻郎儿、络丝娘、雪里梅、紫花儿序、东原乐、棉搭絮、拙鲁速、金蕉叶、鬼三台、祝英台近、杏花天、豹子令、水底鱼、忆多娇、斗黑麻。
  双调:得胜令、春闺苑、乔牌儿、雁儿落、挂玉钩、豆叶黄、七弟兄、梅花酒、收江南、搅筝琶、川拨棹、甜水令(又名:滴滴金)、蛾郎儿、字字双、雁儿舞、武陵花、三仙桥、三月海棠、新水令、豆叶儿、柳摇金、姐姐带五马、五供养。

带过曲所用曲牌
  正宫:脱布衫带过小梁州、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仙吕:后庭花带过青哥儿、哪咤令带过鹊踏枝、寄生草。
  南吕:玉交枝带过四块玉、骂玉郎带过采茶歌、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中吕:喜春来带过普天乐、齐天乐带过红衫儿、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边静、快活三带过朝天子、醉高歌带过红绣鞋、醉高歌带过摊破喜春来、醉高歌带过喜春来、十二月带过尧民哥。
  越调:黄蔷薇带过庆元贞、
  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鸿门凯歌)、雁儿落带过清江引碧玉萧、江儿水带过碧玉萧、竹枝儿带过侧砖儿、锦上花带过清江引碧玉萧、一锭银带过大德歌、沽美酒带过快活年、殿前喜带过播海令大喜人心、梅花酒带过七兄弟、沽美酒带过太平令、楚天遥带过清江引、对玉环带过清江引、
  中吕带过双调:醉高歌带过殿前欢、满庭芳带过青江引。
  正宫带过双调:叨叨令带过折桂令。
  中吕带过仙吕:山坡羊带过青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