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a 2009 - Review


  常言道:多看一本烂书,就等于少看一部好书。看电视剧亦然。只是优劣之分,各有所好;雅俗之列,犹在个人。总的感觉是编导质量上比过去有很大改善,但演员水平徘徊不前。近来看的多了,难免有些感想,留些随笔,聊作谈资。况且一直没有什么欧美的电影看,国产电视剧就成了家庭娱乐的项目之一。很多片子都是早几年就播过了,最近又重播或在网上流行起来。(注:自大多BT网站和迷你诺瓦作古,电驴同志最近重病之后奄奄一息,目前仍有风行健在而且生龙活虎,其他在线网络电视的速度一般般……运气好的话,在土豆网Youtube上都能连着看。)

  近两年谍战片层出不穷,可真正出色的除了《潜伏》,只有《江阴要塞》看着过瘾。石钟山的原著《地下地上》写的挺有意思的,可改编后的电视剧过于草率和装模作样,导演手法花里胡哨,演员演技平平,多出个美女莫名其妙,据说后半部好看,待论吧。另一部《密战》是现代国家安全题材,应该很有创意的,有点儿《二十四小时》的风格,由三个连续的故事组成,前十二集看着还行,越往后越胡扯,拿着一块电脑主机板当卫星遥控器,漏误叠出,开始向其他劣质剧目看齐,不知道是在贬低警察的能力还是愚弄观众的智商。国产文艺作品要突破对情节的编织还有很大的难度。

  国内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题材一直有很大的市场,也不缺乏素材。可历史剧动辄帝王将相或清宫秘史,把皇子皇孙和满清贝勒格格们吹的天花乱坠。近代故事有名著的(如《纸醉金迷》、《围城》),有人物的(如《大染坊》、《闯关东》等),这一类从编剧、导演、到演员的演技都很成熟。其中晋商的故事最终拍出了象《白银帝国》这样的电影佳品。描述现代社会的剧作里有《天道》和《人间情缘》一般的奇人奇情,有结合流行盗墓故事的《墓道》,也有平淡如《半路夫妻》的凡人琐事。其他爱情或生活剧如果没有额外的情节衬托,不是瞎编,就是把社会上的丑陋灵魂和奇谈怪论都搬上了屏幕。可叹的是大多数悲喜剧都是以失去男女主角的独立人格为代价,而观众则跟着集体弱智。

  在传统的编剧或原著故事之外,国产剧另一个新的特色就是网络语言或人生哲学密切地结合到剧情中。比如许多观众把《潜伏》当作办公室政治的秘籍来欣赏;佟大为主演的几部青春剧《我的青春谁做主》、《奋斗》大量使用现代年轻人的调侃语言;《我们的八十年代》等以文革前后的北方(北京)口语加军帽军装自行车增添怀旧气氛;《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充满搞笑段子;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地下交通站》、《武林外传》更是专门以把歪理、怪论、不正经话说成真理为终极目标。这些俏皮话随之在网上广泛流传。有时阅读那些精彩台词比看电视剧本身还有趣儿。

  除了炒作和宣传,一个影视的精髓最终还是要靠导演的水平。有的看了一两集,就能猜到结局(如《想爱都难》,看下去也难);有的脱离现实,编导的时候估计连摄影棚的门儿就没开过(如《迷雾重重》真是让人一头雾水);还有的演员一露面,胃口就倒了。一些备受追捧的电视剧看了以后也没觉得怎么样:《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糜烂颓废的青春,看看台词当笑料而已),《暗算》(情节还好,演员太自恋),《亮剑》(漏洞百出、牛皮无数),《我的团长我的团》(没看懂),《落地请开手机》(异想天开),《三国演义》(去看连环画好了)等等;还有《还猪格格》(恶俗)一类的清宫辫子戏和武侠类,都有垃圾的嫌疑。

  正在看的有:《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一脉相承的那种『我爱你或不爱你可我就是不告诉你』之类的生活爱情剧,总之就是一个女人(或男人)逼疯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男人(或女人)的故事。《军歌嘹亮》应该是孙红雷和陈小艺《半路夫妻》之前的一次合作,较孙在其他警匪或生活剧中的角色,孙红雷对一个军人的正面形象把握得很好,有真情有真义的血性男儿;而陈小艺让人惊讶的是怎么一点也不见老,有四十多了吧,演十八岁的妹子虽然土气可面色眼神就是那么回事儿。《历史的天空》架构在新四军时期的战争氛围,汇聚了李雪健、张丰毅等明星,徐贵祥的原著,故事精彩,就是女角演的差些。《生死线》可能太拖拉了,不如看《生死十日》。《蜗居》还没开始看……

十大国产剧种
  港台华语:流氓大亨;义不容情;我本善良;人在边缘;大时代;调色板;含羞草;
  青春岁月:我的青春谁做主;奋斗;一言为定;不能没有她;给我一支烟;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
  警匪探案:死亡日记──沉默的证人;墓道;女特警;
  谍秘风云:潜伏江阴要塞;地下地上(后半部);密战(前十二集);
  战争军旅:历史的天空;军歌嘹亮;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生死十日;杀虎口;激情燃烧的岁月;
  戏说历史:闯关东;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天一生水;纸醉金迷;胭脂雪;雍正王朝;雍正皇帝;……
  怀旧年代:一年又一年;王贵与安娜;北风那个吹;我们生活的年代;我们的八十年代人间情缘
  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地下交通站武林外传;编辑部的故事;
  海岩作品:玉观音;便衣警察;永不瞑目;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生活传奇:天道;半路夫妻;过把瘾;迷雾;温柔的背后;锁春记;

Health Books

A few books and links about health and food:



书摘:《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我发现思维开阔不再是对人的一种过高要求,而是一种必要。
  ……通过保持争议让某些研究工作丧失可信性,从而避免社会经济的动荡,这是科学的原罪之一。

  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医生比你的邻居或同事有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更多。现实情况是,医生并没有接受多少营养学培训,他们向体重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多摄入牛奶或是含糖的奶昔作为正餐替代品。也正是这些医生,向那些想减轻体重的患者建议摄入高比例的肉制品和奶制品。也正是这样的医生,向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摄入更多牛奶。医生对营养学的无知给病人带来的恶果实际上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我们不仅有大量证据证明牛奶是危险的,我们还有大量证据证明牛奶和Ⅰ型糖尿病之间存在生物可能性。母乳对婴儿来讲是一种完美的食物,母亲们千万不要用牛奶来代替她们的母乳。
  ……
  如果让各种营养素来一次大游行,而且每种营养素都单独组队的话,其中最庞大的一支游行队列无疑就是脂肪。长期以来,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教育专家,无论是政府的决策者还是食品行业的代言人,都对脂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或是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言论。长达半个世纪以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构建着有关脂肪的种种传闻。
  ……
  当这个稀奇古怪的营养游行队伍从美国主流饮食的大街上走过的时候,每个路边的观众都会毫无例外注意到脂肪。很多人会指着脂肪的游行队伍说:“我应该躲开他们!”,然后又忍不住大快朵颐。其他人可能会随着其中非饱和脂肪那部分队伍前进,宣称,这些脂肪是健康的,只有饱和脂肪是不好的。科学家会指着脂肪这个游行队伍说心脏病和癌症的小丑正在里面藏着。同时有些自称营养学大师的人,比如最近很流行的罗伯特•阿特金斯教授可能会在游行现场设立一个签售专柜,卖他的畅销书。当天的游行结束以后,卷进游行队伍的普通观众可能会挠着头,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
  事实的真相是:尽管你在短期内可以选择限制热量摄入,但是我们的身体会通过种种机制确定摄入多少热量合适,以及怎样分配摄入的热量。实际上,我们控制热量摄入的这种企图不仅是无效的,而且也是没办法准确监控的,无论我们限制的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还是脂肪的摄入。
  身体会通过一种自然平衡的机制来确定到底需要多少热量。我们膳食选择正确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知道如何分配这些摄入的营养,将哪些转化为脂肪,哪些用于维持身体的功能,如保持体温、参加机体代谢、支持体力活动或是仅仅将多余的部分作为热量散发掉。身体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确定哪些热量用于补充消耗,哪些需要储存起来,还有哪些热量燃烧掉。
  摄入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后,身体中的热量通常转化为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除非你严格地控制热量摄入,那样会导致你体重减轻),相反,如果你摄入的食品中,蛋白和脂肪量比较低的话,热量比较容易以体热的方式散发掉。我们认为,把热量作为脂肪储存起来,而不是以体热的方式消耗掉,是身体高效率利用热量的表现。但我敢打赌你不希望身体以这样高的效率来利用能量,你希望热量都转为体热,而不是脂肪。中国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要你选择蛋白和脂肪含量比较低的膳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了解膳食对热量代谢带来很少的变化时,能给体重带来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非常有用的概念。这意味着,相对那种快速但是没什么效果的膳食调整疗法而言,在较长的时间内严格地控制体重是可能做到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摄入低蛋白低脂肪素食膳食的人,即使摄入的热量与正常人均水平相差不多,甚至更高一些,但受体重问题的困扰却更少。

  ……事实证明,我们认为“正常”的水平仅适用于摄入西方饮食的西方研究对象。这也证明,我们认为“正常”的饮食,其实很可能会引发心脏病。但悲哀的是,患心脏病在美国也属于非常“正常”的事情。在过去这些年中,标准的设定一直都是参考西方国家的。我们经常将美国的数值当作“正常”的数值,因为我们习惯于相信西方的经验是正确的。

  ……我们被淹没在一个不良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而这些宣传的目的无非是想把我们口袋里的钱掏空,再放到另外一个人的口袋中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向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让大家以合理的价格控制好自己的体重。
  我想请你注意,严格的素食膳食和纯天然素食膳食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有些人将膳食中的肉食换成奶制品、添加的油脂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包括精加工的意大利面食、软点心、甜食),然后就宣称说他们是素食者,这是不对的。这种素食者,我称之为“垃圾食品的素食者”,因为他们的膳食并不是健康的、有营养的膳食。
  首先,你要把计算热量的想法抛到九霄云外。一般来说,吃多少并不重要。你可以大快朵颐,仍然能够成功减肥,只要你的膳食模式是正确的(有关细节请参考第十二章)。其次,根本没有必要牺牲或是剥夺自己的食欲,或者吃那些没什么味道的食物。如果你总是感觉到饥饿,那表示你的身体有这样的需要,而长期的饥饿会降低身体的代谢速率,这是人体保护自身的一种自然反应。而且,我们的身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代谢机制,能从素食膳食中提取足够的营养供身体所用。所以你吃素食的时候完全不必担心。只要选择合适的膳食结构,身体会自主吸收其中的营养。
  那么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其中一个因素与我前面提到的身体发热机制有关。发热是指我们的身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体热的过程。我们观察到,素食者在静息状态下的代谢率要高于食肉者[26],他们将摄入的热量以体热的方式挥发出来,而不是累积起来变成脂肪[27]。代谢的速率提高了一点就意味着24小时内会消耗掉大量能量,以体热的形式散发掉,其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对患者进行长达34年的跟踪观察,需要研究者具有无与伦比的毅力和投入精神。而且,假如这是一个药物测试研究的话,这些发现可能会让世界上主要的药品生产商一夜之间破产。

Study Notes: 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 (4th Ed) - Beginnings
John S. Brubacher & Willis Rudy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molded and influenced by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forces. On one hand, there are the patterns and tradi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which have been brought over from Western Europe. On the other, we find the native American conditions which have affected and modifi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ransplanted institutions. Ou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wo essential elements and, most important, out of the growth of democracy in every area of American life, has developed a truly uniqu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
English Influences
--------------------
  

Decision

决定(《生死线》片尾曲)
作词:韩葆、化方;作曲:王晓锋
演唱:廖凡、杨烁、张译、李晨
视频:土豆Youtube

风吹到这里就是你,曲终人不散就是你
四海为家就是你,谁能知道你停在哪里

掩埋了自己的不幸,从此就开始了坚定
哪怕回来时只剩下姓名,也要勇敢的决定

我的眼泪是笑容,陪你一直到天明
只要是你的梦,就是我们的梦
我的眼泪是笑容,陪你一直到天明
只要是你的梦,就是我们的梦
永远守在你的天空

掩埋了自己的不幸,从此就开始了坚定
哪怕回来时只剩下姓名,也要勇敢的决定

我的眼泪是笑容,陪你一直到天明
只要是你的梦,就是我们的梦

我的眼泪是笑容,陪你一直到天明
只要是你的梦,就是我们的梦




God Rest Ye Merry, Gentlemen

View on YouTube

God rest ye merry, gentlemen
Let nothing you dismay
Remember, Christ, our Saviour
Was born on Christmas day
To save us all from Satan's power
When we were gone astra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Comfort and jo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In Bethlehem, in Israel,
This blessed Babe was born
And laid within a manger
Upon this blessed morn
The which His Mother Mary
Did nothing take in scorn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Comfort and jo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From God our Heavenly Father
A blessed Angel came;
And unto certain Shepherds
Brought tidings of the same:
How that in Bethlehem was born
The Son of God by Name.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Comfort and jo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Fear not then," said the Angel,
"Let nothing you affright,
This day is born a Saviour
Of a pure Virgin bright,
To free all those who trust in Him
From Satan's power and might."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Comfort and jo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The shepherds at those tidings
Rejoiced much in mind,
And left their flocks a-feeding
In tempest, storm and wind:
And went to Bethlehem straightway
The Son of God to find.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Comfort and jo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And when they came to Bethlehem
Where our dear Saviour lay,
They found Him in a manger,
Where oxen feed on hay;
His Mother Mary kneeling down,
Unto the Lord did pra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Comfort and jo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Now to the Lord sing praises,
All you within this place,
And with true love and brotherhood
Each other now embrace;
This holy tide of Christmas
All other doth deface.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Comfort and joy
O tidings of comfort and joy

Napa - by George

Giving vs Loving

  One can give without loving, but cannot love without giving.
  — Amy Carmichael

  如果“善良”和“自私”、“仗义”和“怯弱”这些性格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不仅让人觉得难以理解,更可能诧异如此矛盾的人将给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电视剧《人间情缘》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和这个人的奇特经历,和他最终看似赌赢的人生。这是根据一个现实故事改编的传奇,当然有一些艺术加工。现实中的人物还接受过诸多媒体(包括凤凰卫视)的采访,由他本人披露的一生经历也写在一本名为《忏悔无门》的小说中。这些故事包括其中人物的真实性至今仍然充满神秘和推测。本剧阵容独具实力,开播以来所受好评也属意料。

  邓超饰演的黎小军实在太让人看不上了,在观众的一片唾弃和骂声中也掩盖了其表演水平。范冰冰在此剧中也有较大突破,很有扫除花瓶形象的势头。唯一不足的是服饰和其时代及家庭情况相比太时髦了些。不过据说导演有意借重一个完美的初恋回忆反衬男角的悲剧:背弃一份纯真的恋情和可靠的婚姻,自私而盲目地去追求堕落和注定的失落。宋春丽和由旅华法籍戏剧女老板饰演的美国富豪均堪绝响。其他表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也都很充实。给予最多剧情的是查建英无畏的牺牲,只为了换取幻想中的情感,却抵不上一个自恋男人对金钱物质的虚荣。
  热炒的剧情让观众的注意力过多地转移到了原型人物的事件中。其实从影视欣赏的角度,导演和编剧对此片的贡献应属功力非凡。虽然没有明确标明故事的具体时间,观众仍然可以推断出场景发生在从文革末期至结束后的几年。剧情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许多细节非常逼真。比如以单一蓝绿色调为主的街上行人,大院儿里的军装,公共汽车、停车处、和修自行车的小铺,北京冬天的住房、大白菜等等,有时真让人好奇导演和剧务是怎么找到这些物品的。看来这些年的怀旧思潮已成规模了。

  过于离奇的故事未必不会发生在现实社会中。在那个富于变迁的时代,人心似乎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可悲的形态。不管在剧中或真实中的主人翁怎样加工自己的迷茫和绝望,其复杂的家庭背景、父母性格、及当时的环境似乎都注定了一个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拼命寻找借口逃避责任的成长道路。在朴实和温暖关怀下的童年,不一定成就高贵品格;凭着出众的相貌,一个男人也可以害人害己。初露的英雄本色,只因走错一步而一生皆误。剧中男主演邓超总结说:“这是一部男人的教科书!……这部戏在教我如何做男人,一个好男人!”
  剧中的黎小军最后真的吸取到自己的教训而成熟了吗?嘎然煞尾的剧情似乎想表达这种变化。可是,如他的第三任女友查建英在香港向他声讨的那样,他一直是一个不断向人索求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只有他那位有些神经兮兮的母亲和象伊沙贝拉这样饱含人生经历的富婆可以一再容忍包容。一个出尔反尔、忽视情感的懦夫在剧中一再被人认为“善良”、“讲信用”,真是绝大讽刺。其实他最大的欺骗就是从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默认他人对自己有利的良好猜想。
  同情心,人皆有之;哥们儿义气,也是许多男孩性情使然。但能象剧中甘妈妈那样的质朴、真实,却难得而可贵。可惜黎小军似乎没受到应有的感染。他的辉煌是部队的大熔炉和集体塑造的,同时那些鲜血和生命可能更多的是对他的一种刺激。从那以后,他不仅用自己的复员费和工资去博些朋友的声誉,更习惯地透支他人的支持、友谊和情感。所以他即能很没面子地接受查建英的饭票,又可以振振有词地“借”伊莎贝拉的钱帮助生病的穷人。而他却找不到幸福的感觉,永远活在痛苦中。
  现实中的原型是主动坐到高级饭店里守株待兔的。改编的故事做了一些淡化处理。从黎小军把自己放到一个受害者和被社会遗弃的位置开始,他就逐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道德和良知。当他开始了在美国豪宅的圈养生活后,仍然认为不知道自己错了哪一步而走到当下的局面。言下之意似乎是接受伊沙贝拉的“援助”有多么委屈一样,由此自然又获得了一回去香港寻找旧情人的机会。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的负心和继承遗产后几年的空虚和奢华最终还是成就了一位社会慈善家。毕竟还算是一个较好的结局。

  没必要追究一个想要“忏悔”的人,以及他“撒钱”的动机了。只是,难以补偿愧疚的捐款,也难以买来内心的平静。随着过去恋人对他恨意的淡薄,更多的是如今社会对他的好奇、甚或追逐。一个新的牢笼,那个他一直想要挣脱的束缚,可能又回来了。至今的一个谜团并不应该是那位好莱坞影星的真实性或身份,而是我们的主人公能否看懂这样一句至理名言:

  一个人可以给予没有爱的付出,但却不能给予没有付出的爱。


影视资料

导演:刘惠宁(兼制片)
编剧:徐 兵
主演:邓 超──黎小军
   范冰冰──甘 露
   汤 嬿──查建英
   李小冉──秦 倩
   善 婷──伊沙贝拉
   冯恩鹤──黎 昂(黎小军的爸爸)
   宋春丽──邱 琼(黎小军的妈妈)
   洪剑涛──徐健博
剧照:百度贴吧


探秘《人间情缘》中的“伊莎贝拉”

  几年前,慈善家李春平因为慈善事业逐渐为世人所熟知,他写了回忆录《忏悔无门》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传奇的人生经历引起了包括好莱坞制作人在内影视圈广泛关注,电视剧《人间情缘》就改编于此。毫无疑问,“黎小军”的原型李春平,是一位集争议与神秘感于一身的传奇人物。1980年,他背负着亲人、爱人和朋友的唾骂,作为美国老太太的“儿子情人”离开中国。1991年,只身回到故乡北京,过着八个司机、四个保镖、六个秘书、五个护士的奢华生活。回国近20年来,他为中国慈善事业捐款过亿。他以平均每天15000元的速度,以现金方式向各界捐款,成为中国红十字会近百年授予“中国红十字会慈善家”称号第一人。然而,他是如何获得巨额财富的?他的神秘妻子是谁?一直是未解之谜。借着《人间情缘》热播的机会,在制作方的安排下,记者了解到有关李春平的情况。

巨额资产由何而来?
  1980年的一个上午,一个有着自然卷发、皮肤白皙、年纪不到30岁的青年走进北京饭店,像往常一样花了两元钱买一杯咖啡,坐在大堂咖啡座上,不时打量着进出酒店的人。这时,一位个子不高、黑头发、蓝眼珠,看着挺精神的洋老太太走到他面前,两人语言不通,不过还是比划着聊了起来。这个男青年就是李春平,生于一个老红军家庭。他当过七年兵,不久前他因为打伤情敌被劳动教养,他的家庭因此与他脱离了关系,他现在则因病保外就医,身上的行头:一条时髦的喇叭裤和一双厚底儿皮鞋都是借钱买的,来北京酒店,是为了遇到一个能帮助他出国的人。老太太后来告诉他,“她做了一个梦,梦中天主告诉她,她的情人在中国。”这位美国女演员,比李春平大38岁,她把李春平带到美国。1991年,在她临终前1个月,她与这个“儿子情人”结婚,把数亿美元巨额财产留给了他。1991年,李春平回到北京时,已经成为巨额遗产的继承人,他的太太——电视剧中的“伊莎贝拉”——将她90%的遗产都留给了他,包括三辆顶级劳斯莱斯房车,一座仿白金汉宫设计的豪宅以及美国曼哈顿和北京华侨村的大量不动产,还有凡高、毕加索四幅稀世珍品油画。现在,李春平身价超过70亿。

谁是“伊莎贝拉”?
  在以往的关于李春平的报道中,这个从好莱坞来的女人被写作“丽斯”。李春平解释说,这只是一个假名,真实的姓名保密。那么,既然她拥有亿万资产,那么一定是超级影星,根据她死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点,很多人猜测这个“丽丝”(电视剧中的伊莎贝拉)指的是奥黛丽赫本或者葛丽泰嘉宝。
  奥黛丽赫本生于1929年5月4日,逝世于1993年1月20日。生卒年和李春平描述相差不大,但奥黛丽赫本始终生活在聚光灯下,一生情事脉络清晰,基本可以排除。葛丽泰嘉宝生于1905年9月18日,逝世于1990年4月15日。去世时间和李春平的描述最为接近,1980年她已经71岁高龄,与时年27岁李春平相差44岁,与李春平的自述不符。对亡妻,李春平始终信守诺言,没有将她的私生活公之于众。但他说,他的妻子既不是赫本,也不是嘉宝,她是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影星,有过两次婚姻,她的财产大部分来自两个前夫和当农场主的父亲。

网友调查
  还是前几天看新闻知道这个中国慈善大家李春平的。他的经历很坎坷,是个干部子弟,年轻时的轻率行为,成了劳改犯,被开除了党籍,于是想通过出国挣钱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饭店里结识了一个美国老太太,跟她去了美国,后来与她结婚。没想到这个老太太年轻时是美国的明星,积累了千万家产。老太太死后,他继承财产回国,从此走上了慈善救国的道路!
  对这个美国超级明星,李春平一直不说,由于存在的协议,使得这位幕后支持他的美国明星老太太的身份一直扑朔迷离。坊间一直有种说法是奥黛丽赫本,或者葛丽泰嘉宝。
  看了他的新书,做了些调查。首先,排除奥黛丽赫本,她是1992年逝世的。接着,葛丽泰嘉宝!她是瑞典人,而且她是1990年4月逝世,日期不对。关键线索:
  1、此女是出生在美国的美国人,而且是出生在德克萨斯。
  2、此女是30至40年代的明星!
  3、此女去世时的年龄是79岁以上!
  4、此女离婚2次,而且所嫁之人肯定是富豪!
  5、此女没有留下子孙后代!
  6、此女长相大眼睛,黑头发,个头不高!估计在155~165cm之间,肯定不到170cm!
  7、此女逝世时间:1990年1月至2月底!
  把1990年1月至2月份去世的女明星的资料调了出来!其中还有爱娃嘉德娜!(《乞利马扎罗山的雪》的女主角!)
  先去掉年龄小于70的!再去掉年龄大于90的!因为要是太大估计也来不了中国!去掉那些个头高于170cm的。排除掉那些有孩子的,和只离过一次婚的!下面是名单:
  01/20/1990 — Barbara Stanwyck [Ruby Stevens] (Big Valley), dies at 82.
  01/24/1990 — Madge Bellamy (White Zombie), dies at 87.
  01/25/1990 — Ava Gardner (Barefoot Contessa), dies of pneumonia at 67.
  02/14/1990 — Jean Wallace [Walasek] (Big Combo), dies of hemorrhage at 66.


不可复制的爱情传奇

  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曾以十二年的婚姻、以全部的青春作赌注,赢取了巨额财富。
  他的故事,像是一部情节诡谲的电视连续剧,集中了命运、美色、金钱、交易、忏悔等各种引人注目的元素——

三个女人和“三进宫”
  对李春平来说,1977年的春节是一个终生难忘的节日。秩序井然的生活一下子全乱了套,人生顿时渺茫起来。好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许多仿佛前世注定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事件和人物纷纷按着既定的顺序逐一登台,使得李春平的命运骤然风起云涌,让人叹为观止。正如其所说,“幸与不幸,都起源于我宿命一般的传奇经历”。而这把开启命运之门的钥匙就肇始于那场决斗。
  如果不是相貌英俊,就不会被领导选中做演员;如果不是为了做演员,就不会去做隆鼻手术;如果不是做手术,就不会遇见作为护士的刘茜。当然,如果不是喜欢上了这个脚踏两只船的女人,也不会有那场决斗。一切像被安排好了似的。刘茜最终还是投入了对方的怀抱,那场后来李春平承认没有价值的决斗,虽然为他赢得了作为男人的尊严,但也把他推向另一条不归之路。
  由于对方家庭背景权势的强大,李春平不得不为自己普希金式的决斗付出三年牢狱之灾的代价。为了女人,李春平第一次走进监狱。但是,作为高干子弟的李春平并没有做好接受这场变故的心理准备,原来风平浪静、养尊处优的时光烟消云散,一下子坠入无底深渊,茫然和绝望在李春平的心里恣意疯长。
  这时候,《基督山伯爵》里的“法利亚神父”出现了。出于同情和赏识,作为狱医的金永泰给了李春平坚持下去的力量,使得李春平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并被保外就医,提前出狱。多年后,当李春平梳理起这段经历时,如是深情地称颂了他的“法利亚神父”:“他给我绝望的生命力抹上了亮色,借着这亮色,我从地狱的边缘回到了人间。也是他,告诉了属于我的那座基督山上的宝藏,并鼓励我坚强而决绝地游向那个神秘的地方。”
  在李春平的戏剧性的人生中,金永泰绝对是个关键性的人物。他所给予李春平的不仅仅是希望和机会,后来李春平第二次和第三次入狱时金永泰的所作所为大量事实证明,他其实在为李春平后来的人生建筑了一座桥。人们往往惊叹于李春平的旷世情缘与富可敌国的财富,却偏偏忽视了这位在李春平人生中起着过渡作用的人物。假如没有他的出现,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李春平。个中玄机,只有李春平心领神通。虽然后来金永泰拒绝了李春平的重金致谢,但李春平不得不感叹道,“一切离奇的巧合机缘,冥冥之中,在感恩与复仇的牵引下,合乎情理地逐一悄然登场。”
  正如金永泰所料,李春平第二次入狱又是为了一个叫静楠的女人。那个时代似乎没有这个犯有“前科”的人的位置,人们不但拒绝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权利和工作的权利,也绝拒了他恋爱的权利。然而,生活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第二次入狱,却更加坚定了李春平出国的决心。这种决心的力量强大到即使几乎完美无缺的静楠也无法阻挡。如果当时社会即使施舍性地拉他一把,也许他就卑微地接纳了,然后柴米油盐酱醋茶凡夫俗子般地过下去,而正是那些不容和排斥赋予李春平一个诡怪的机遇。
  第三次入狱时,作为梦想和机遇象征的克劳迪亚已经闯入李春平的生活。李春平虽然因她被迫“三进宫”,但他十分清楚,只要熬过这最后的几个月,天堂的大门将向他开启。尽管他深爱着静楠,并幻想与之憧憬的美好生活,但最后的命运却不是他所能主宰的了,静楠只是他人生的驿站,克劳迪亚才是归宿。李春平虽然也犹豫过,但逼仄的现实处境使他实在无法拒绝诱惑。他一直坚信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已经一无所有,怎么不可以无所羁绊地通过冒险改变自身的处境?”《红与黑》里,于连的奋斗经历给了李春平模仿的榜样,“这让我无法生活在现实中,无法满足在静楠的爱中,只要闭上眼睛,于连就在我的前面招手”。
  三个女人鱼贯而入,李春平的生活跌宕起伏,一步步地把他引向一个未知的而充满诱惑的世界。

惊鸿一瞥
  “好莱坞神秘影星克劳迪亚在睡梦中得到启示,在遥远的中国,她将遇到一个上帝赐予的最后情人……”无论何时,这简直都像来自好莱坞某一大片的海报,离奇得有点超出普通人的思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克劳迪亚这个梦的前世今生,如果通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分析方法来看,这好像也是正常的,但它实在巧合得无以复加,结果更是不可复制,演绎了一出“中国四百年也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爱情传奇”。难道真的是一种宿命在作祟吗?
  在经历一次胆战心惊的骗局之后,李春平不再去大使馆附近,开始坐在北京饭店里等待机遇。他当时的女友静楠的爱为他的执著勉强铺下了一层可以衣着鲜亮并在北京饭店大厅每天买一杯咖啡的物质基础。就在李春平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的时候,一个夜幕降临的傍晚,前来寻找东方情人的克劳迪亚走进北京饭店。当她随意地环视大厅时,一个东方的梦想和一个西方的梦境神奇地发生了碰撞。在她和李春平在四目相对、惊鸿一瞥的瞬间,两人几乎同时从对方眼睛里读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
  “克劳迪亚告诉我,第一次邂逅,我干净而忧郁的的眼神致命地夺取了她的心。”年轻的李春平相貌英俊、深目直鼻、高大挺拔,而且当时的他也早已聪明地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容貌,是我唯一的资本,我能够凭它出国,凭它改变生存轨迹。我不是一个英雄,不过一个凡夫俗子。但是,我有我的宿命。”
  容貌为他引来一场灾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李春平坚信,容貌同样能助其实现出国的梦想。结局证实了他的这一宿命论。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的宿命论下的境遇竟与克劳迪亚的梦和生活神奇地吻合。克劳迪亚原来有个叫兰姆的情人,两人情深似海,恩爱无比,但后来兰姆在一次野外活动中遇险身亡。克劳迪亚无法忘怀兰姆和曾经的生活,受上帝指示,前来中国寻找她的东方“兰姆”。假如李春平仅仅相貌英俊也许未必能吸引克劳迪亚。但,仿佛早被上帝安排好了似的,深目直鼻的李春平竟和兰姆的相貌惊人的相似。
  克劳迪亚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李春平,李春平也因克劳迪亚的出现,出国获取新生的念头更加决绝。但好事多磨,因为东方传统伦理观念下的身份认同问题,双方并没有立刻一拍即合。李春平为此绕道英国,饱经了一番挫折。
  在李春平身心疲惫地从英国回来,即将认命,准备偃旗息鼓的时候,克劳迪亚的特使从天而降。李春平的出国梦想死灰复燃。真的如《红楼梦》里薛姨妈所说的那样,如果有姻缘,即使隔着山、跨着海,有家里夙仇的,月下老人也总能把两人拴在一起。

儿子与情人
  在与李春平的“较量”中,克劳迪亚让步了,同意李春平以“儿子”而不是“情人”的身份随她到美国。在李春平保住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和道德底线,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满腹欢喜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坠入了克劳迪亚精心编织的一张绵密的网。这个大他38岁的老女人,最终智胜一筹,以退为进,使李春平到达美国后不得不随着她的节奏亦步亦趋。李春平思考了无数次的计划被打乱了,他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了,还要忍受同时作为克劳迪亚“儿子”与“情人”的这种双重的矛盾身份的尴尬。
  克劳迪亚给予李春平的生活太具有诱惑力了,他无力拒绝。和在国内时所处的绝境相比,这点身份的困惑又算得了什么?这种高贵、优雅和受人尊崇的生活不正是自己出国的理由吗?“很坦然地告诉你,我不情愿却无奈地接受了我情人的身份和与之相匹配的生活方式,逐渐适应了豪华,驾驭了奢侈,我与周围的一切逐渐协调起来。而陪伴她、照顾她、报答她,也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从1980年到1990年,李春平被“囚禁”在豪华的橡树山庄里,成了受人仰慕的豪宅的新主人。“但我最渴望的那种爱情与婚姻已经渐行渐远,模糊一片。”接静楠到美国来已不可能,在美国重新选择生活也不可能,李春平不得不慨叹,克劳迪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女人,她用智慧和财富紧紧地拴住了他的心,使得他对这种奢侈生活方式的依恋超越了对她本身的依赖。
  十年里,李春平没有自己的生活,压抑着年轻的狂躁的欲望,陪着自己从没有爱过的这位老女人从青年步入了中年。这期间,李春平是如何度过三千多个寂寞的夜晚的呢?除了财富是否还有一种什么信念支撑着他对未来的信心?无疑,李春平在拿自己的青春赌明天。这种孤注一掷不能不说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即使李春平自己也未必能肯定克劳迪亚最后能留给他一个很理想的归宿。不过,这其中的答案也不是没有逻辑可循。从第一次为了女人入狱,到随克劳迪亚去美国生活,李春平尝尽了中间的无数变故和风波的滋味,他体会到顺应有时候比挣扎还要有神奇的效果,人生中似乎总有一种力量非人力所及,牢牢地操纵着人们的生活轨道,况且他还惊奇地发现,每次山穷水尽时他总能峰回路转。“我因女人败,也因女人兴。”这是李春平多年后所下的一个断论,其实若干年前的某一时刻,他就认定了自己的这个宿命。

忏悔与救赎
  尽管不爱这个女人,李春平还是凭着一个东方人的良知,怀着感激之情,几乎满足了克劳迪亚晚年的所有要求。
  克劳迪亚走了,给李春平留下富可敌国的财富。李春平自由了!“从克劳迪亚奇怪的婚姻中走了出来,我仿佛被带进了时光的隧道,顷刻间时光是倒流的,我用时间换了空间,一切又回到了从前,但又不是从前,我要尽快结束这里的一切,去寻找我丢失的时间。”
  满怀欣喜和理想的李春平回到国内,迎接他的却是沮丧和怅惘。他想报恩,“尽一切所能把所有的爱赎回来。”但他的恩人们谁也不愿接受他馈赠;他想忏悔,但被他伤害的人一点也不给他机会;他想重新走入社会,却发现自己因为十年的隔绝,对处于剧烈转型期的中国变得一无所知。
  曾经的生活换不回来了,尽管自己身家数亿。“无处忏悔,无处救赎,无处报答,无处话悲凉。”“原来岁月不可召回,青春无法抵押,爱情不能救赎。”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春平突然明白最需要补偿的其实是自己的灵魂。从事慈善事业,成了他报恩的另一种表达。
  《基督山伯爵》里的爱德蒙邓蒂斯只回报了他遭遇的恩情,而李春平却走出了感恩误区,升华了心中的那份感激,把小爱化作大爱。十多年来,李春平陆续捐出5000多万,涓涓细流带着他忏悔和感恩之情流入社会,赢得了人们更多的是的认可和赞赏,而不是猎奇。
  可李春平还在忏悔,他说;“也许你会憎恨我,也许你会怜悯我,但请你千万不要羡慕我。”历尽繁华,李春平向往的仍然是一粥一饭的生活:“一家数口其乐融融,一饭一蔬里尽是妻子的爱,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窗口飘出很远很远。如果命运能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一定选择拥有天伦之乐的普通生活。”通过《忏悔无门》一书,李春平更深刻地剖析了自己,把自己的美与丑展示给人们看,给那些挣扎在金钱的泥淖里而道德感迟钝、法律意识淡漠和痛苦、焦虑的人们以警醒。
  “都远去了,情人、妻子、岁月,连同我的青春。”“我将孤绝一生,这就是我的宿命。”
  “李春平的经历不可复制,中国四百年也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爱情传奇。”《泰晤士报》驻中国首席记者詹姆士特雷如是评价。这段旷世情缘无法重复,四百年一遇,印证着上天的巧夺天工,这岂不是更真实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