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quake News, 2

2008年5月19日—21日 全国哀悼日

瓦砾下传来的歌

  14日凌晨,经过3个多小时的徒步行走,江苏消防总队第一批支援队伍抵达北川县城。没有休息片刻,88名官兵立刻投入救援工作。北川县城最惨重的地方在城镇幼儿园,地震突然降临时,这所幼儿园里400名儿童和50名老师全部被埋在房屋的废墟中。“那里有一个小女孩!”看到消防官兵的到来,一名憔悴不堪的男子迎上来,焦急地将官兵领到一处瓦砾下。第一小组的指挥员、江苏省南京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周军经过观察发现,塌陷的水泥板下面2米左右有一个小姑娘在呻吟。“小朋友,不要哭,叫什么名字啊?”消防战士上前安慰她。“我叫任思雨,今年5岁了。”小思雨稚声稚气地回答。“别着急,叔叔来救你了!”战士们立即用手动破拆器开始切割,用手掏石块,以避免孩子们因为救援而再次受伤。抢救的现场,除了指挥员偶尔发出的口令,只剩下破拆器的轰鸣声诉说着消防官兵的赤诚与坚定。近了、近了、更近了……消防队员们在给小思雨喂了些水之后,决定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展开施救。“叔叔放心救我吧,我唱歌,这样不疼。”说着,小思雨稚嫩的歌声在废墟的上空荡漾起来,“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漫长”的一个小时后,小思雨弱小的身躯终于从黑暗的废墟中被托出(《法制日报》)。
  小思雨在瓦砾中哼唱的这首歌本是一首17世纪起就开始在法国传唱的著名童谣。法语歌词原文是《雅克兄弟》(见法国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Dorothee演唱的视频):
    Frère Jacques, Frère Jacques,(雅克兄弟,雅克兄弟)
    Dormez─vous? Dormez─vous?(您在睡觉吗,您在睡觉吗?)
    Sonnez les matines, Sonnez les matines,(敲响晨钟,敲响晨钟)
    Ding, dang, dong ! Ding, dang, dong(叮、铛、咚!叮、铛、咚!)
  《雅克兄弟》旋律明快好听,不论谁听一遍就会唱,所以在欧洲乃至世界广为流传。法国一位网民搜集了世界几十个版本的《雅克兄弟》视频和音频(A "Frère Jacques" interactive and multilingual collection on video)。而各种语言的翻译多数与法文原文的意思相近,但有时为了押韵,雅克兄弟可能会改改名。这样,英语的“雅克兄弟”就成了“约翰兄弟”,语序也按英语音节的节奏有所调整:
    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你在睡觉吗?你在睡觉吗?)
    Brother John, Brother John?(约翰兄弟,约翰兄弟?)
    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Morning bells are ringing(响起晨钟,响起晨钟),
    Ding, dang, dong!Ding, dang, dong((叮、铛、咚!叮、铛、咚!)

  日语版《雅克兄弟》大同小异:
  眠いの?眠いの?(睡不醒吗?睡不醒吗?)
  起きなさい、起きなさい。(起床吧、起床吧)
  朝の鐘が、鳴っているよ。(晨钟响起来了)
  キンコンカン、キンコンカン。(kin、kon、kan)
  在中国,这首《雅克兄弟》不同凡响,更有一番传奇经历。上个世纪20─30年代,中国有不少“海龟”热心为外国名曲填词,使之成为朗朗上口的“中国歌曲”。比如《共产儿童团歌》是根据苏联少先队歌曲《燃烧吧,营火》填词改编;语言学家兼音乐家赵元任在1937年淞沪抗日战争之际,用美国的《星条旗永不落》的曲调为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写了填词歌曲《苏州河北岸上的大国旗》;还有《团结就是力量》采用了美国歌曲《永远团结》(SolidarityForever)的副歌的曲调翻译填词而来(参见两岸《团结就是力量》的美国渊源)。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时,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邝鄘利用法国《雅克兄弟》的曲调重新填词,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北伐军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我还记得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春芽子等红军后代也会唱这首歌,不过歌词有所变化: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
    和劣绅,和劣绅,
    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
    分田地!分田地!
  进入了和平年代,这首歌又被填上新的词,每个中国小朋友都琅琅上口。一位法国学者专门就这首歌在中国的流传写了篇论文,认为这首源自法国的儿歌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一首地道的中国儿童歌曲。多少年来,一代接一代,许多中国孩子平生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这首歌: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耳朵(眼睛),一只没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这,就是在北川瓦砾中等待救援的小思雨唱给自己,也唱给救援队员们听的歌。当瓦砾下传来这首全球儿童都熟悉的旋律,小思雨她感动的是整个世界。


残疾乞讨孩子为地震灾区倾尽所有

  安徽蚌埠志愿者为灾区募捐时遇见的感人的一幕,中午的时候一个下半身完全残疾,仅仅依靠一个手撑着艰难爬行,靠整天在蚌埠步行街乞讨来勉强度日的善良女孩。在志愿者募捐现场为灾区捐献了45元。
她来的时候是选择中午的,因为这是捐款人最少的时候,当时志愿者们刚吃过饭,她先在募捐处对面张望了一会,然后一步步的向募捐处爬来,一共捐了45块钱。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很认真的把钱放入了捐款箱中,在她的脸上志愿者们看到了募捐所遇到最美丽的笑容,是那种完全由内心自豪而发出来的。捐完善款的残疾女孩一点点的爬出了大家的视线。
  核心提示:他,是一名身患残疾、无法直立行走的乞讨者;他,来到捐款箱前,把仅有的30多元全部放了进去。他的举动被热心路人用相机记录下来放到网上,迅速成为近两日各大论坛的热帖。有不少网友直言自己是含着泪看完组照的。
  南方网5月20日报道他,是一名身患残疾、无法直立行走的乞讨者;他,来到捐款箱前,把仅有的30多元全部放了进去。他的举动被热心路人用相机记录下来放到网上,迅速成为近两日各大论坛的热帖。
  昨日下午,记者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街坊取得联系。经对方确认,照片中的场景正是上周五下午发生在广州越秀区华乐街支援抗震救灾募捐活动现场的一幕。
  该知情街坊回忆,上周五下午将近5点,他和两名同事经过环市东路世贸大厦东面的露天广场,远远看见一名乞讨者蹒跚”走”到捐款箱前。
  ”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路人都以为他只是路过。当他说出‘我要捐款’时,所有人都愣住了。”知情街坊的同事老谢说,当时这名乞讨者从碗里掏出几个硬币,让站在旁边的阿SIR(警察)帮忙投入捐款箱,但阿SIR知道这钱的分量,坚持让他亲手捐。
  感动之余,工作人员赶紧把捐款箱放到残疾乞讨者的面前
  工作人员见状,赶紧把捐款箱拿到地上,摆在他的面前。他将硬币一个一个放进箱子后,又抬头向工作人员说了句”我还有钱”,便从衣兜里掏出一些纸币往箱子里塞。老谢粗略算了一下,大约有三四十块。这位残疾人表示,他是从露天电视得知灾情后赶过来捐款的。
  这一过程被热心路人用相机全程记录下来,并以”一个身残心不残的捐款者,令世人动容”为主题发上网络,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回帖,不少人更直言自己是含着泪看完组照的。
  ”没想到,两天后他又来捐款了!”据知情街坊透露,前日下午3时许该名捐款者第二次来到捐赠现场,把身上的近10元零钱全部投入捐款箱。他表示,自己虽然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也想为四川灾区出一分力。


和平友好起于心手相握 ——萨苏博客

  5月16日,中国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第四天,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神户新闻》等各大报刊,甚至主营体育八卦的一些小报,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同一条新闻作为头版头条,那就是日本紧急震灾救援队到达中国,开始投入救难工作的消息。与此同时,日本最大的网络媒体日本雅虎,也用“日本(救援)队率先到达!”的大字标题,随时将救援队在中国的活动和照片,用最快的速度传达回日本。
  日本的工薪族有在电车中看报的习惯,看着这些拧眉读报的日本普通人沉重的面孔,仿佛可以感到一双双焦虑的眼睛从这片异域岛国对西方远处地震灾区的凝视。
  应该说,从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瞬间开始,日本媒体对于中国方面的报道或多或少都站在了人道主义的立场,态度比较客观。5月12日晚6时,在地震刚刚发生三个多小时以后,日本NHK国家电视台,即将其作为第一条新闻播出。日本政府迅即拨出五亿日元作为紧急援助。中国政府的救灾活动,也得到了比较正面的报道。此后,对于中国的灾情,日本媒体基本是与中方同步跟进,表现得积极而客观。
  在西方和日本,媒体的态度,常常表现的是一种对于读者的迎合。因此,即便没有政治干预,所谓“新闻自由”之下,作为经济实体的媒体,却并非也无法以完全的客观为基调。然而,从媒体的态度,大体可以看出其民众普遍的心态趋势。这次,日本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态度,可以说反映出了日本政坛和民间对中国共同的善意。
  从网上舆论调查来看,大多数日本普通民众对于中国地震的态度,也充满关切和同情。
  应该说,作为中国人,这是一个我们可以预见,又有些惊讶的态度。
  说它可以预见,是因为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政府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福田,安倍的交互访问,中日两国在过去的几年里,从融冰到破冰,双方在小泉时代走到冰点的关系已经在逐渐回暖。
  然而,中日两国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家敢于说两国关系可以在一夜之间获得突破。几十年的对立,沉重的历史问题,东海石油开采等方面现实的矛盾,使双方民间对彼此的态度,笼罩着一层深刻的冷淡和不信任。双方政府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始终保持小心翼翼的节奏。
  所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双方的接近和彼此间的善意却超乎了人们的预料。
  日本方面,除了提供赠款外,还积极与中方联络,派出紧急救援队投入救灾,日本的NHK国家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播放了中国震灾的募捐新闻。
  而中国方面,对于日本在这次救灾活动中的帮助,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报以较为正面的评价。而且,日本的救援队,是中国政府第一支批准进入灾区的外国救援队伍。
  更大的变化发生在双方的网络舆论上。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了素以反日情绪高涨著称的强国网上,中国网民对日本救灾队伍的感谢之词——“谢谢你们,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而笔者在将日本方面善意报道中国震灾情况的新闻翻译发表在新浪网后,其后的评价出乎意料地全部是非常正面的反响。如“很感动!这几天我们全家一直很关注日本救援队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帮我们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更多的生命。尽管16小时的努力没有完全成功,但我们也都看在眼里,真的很感谢!希望他们为生命继续努力,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我曾经很厌恶杀害了无数中国人的日本人。然而,这毕竟是历史了。救援队的人数虽少,却让我心存感激,愿中日友好关系世代发展下去。日本朋友,谢谢。”“感谢日本人民的支持”,“相信下次日本有难,中国也会全力支援”......日本方面,由于生活中含蓄的性格特点,网络成为日本人发泄情绪的“垃圾站”,在日本网络上,几乎很难找到对某件事的正面评价。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次的地震灾害面前,日本网络舆论中却充斥对于中国方面的善意,例如日本雅虎网评中,对于今天《时事通讯》上中方感谢日本救援队的报道,最为日本人所认同的网评分别是——“这是比外务省和政治家更好的‘外交’活动。”(1392个支持),“支持救援队员!让我们和中国人一起努力吧。请接受(日本)随后的救援物资吧,今后的生活恐怕也会有艰难,请振作起来”(969个支持)“全世界都期待着共同的好消息。受灾者和救援者,共同努力啊!”(923个支持)。下面则是——“实在是艰苦而有价值的工作啊,需要不需要援军?”“同样是消防员,看完所有的评论忍不住流泪不止......”“听到这样温暖人心的声音,不愿意再有人提反中的看法。”“瓦砾中的人们,请再坚持一下,救助队员,你们是日本的骄傲。”
  如果翻阅地震几天以前中日双方的网络舆论,双方相互表达的强烈不满会让我们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同一个地球上。
  人们忍不住要问——为何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五月十六日,日本《J—CAST新闻》用了《派遣救援队和捐款,中国对日情绪骤然变暖》来形容这个奇妙的变化,很快其他各大媒体也出现了类似的评论。日本记者写道:“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牺牲者可能超过五万人的四川大地震中,随着日本的救援队首先进入灾区,中国的网络上充满了‘谢谢,日本!’的声音。”欣慰中带着一种不明其所以然的困惑。
  更令人惊奇的是,如果说最初日本媒体和舆论的善意,来自于人道主义的同情。这种同情却在随后的几天中发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积极和客观的体现,变得越发明显。其中比较典型的变化是报道的态度。最初的媒体报道中,可以明显看出戒备和不信任的痕迹,如时事通信社13日针对《环球时报》对世界各国救灾态度报道的评论,一方面可以看出满意于对日本方面善意的承认,另一方面,又疑虑这篇文章提到西方媒体反华的声音在此时悄然消失属于一种宣传手段。然而,各报的报道迅速变得更加温和,如14日,《每日新闻》驻四川记者铃木玲子用充满感情的笔调描述了绵竹一名幼儿园女教师用生命挽救园儿的情景,在日本引发极大反响。各媒体对中国政府方面救灾活动的态度也从略带非议地强调灾区对救援的急切需要,转到同时更多正面报道各路救灾队伍的努力。在今天出版的《每日新闻》中,甚至帮助中国方面辟谣,用当地日本记者的亲眼所见,称某些媒体所谓“中国政府封锁灾区出入”的消息纯属谣言。
  人们恐怕更要问:双方善意的发展,怎么会如此迅速?
  事实上,如果进行一点分析,就会发现,中日双方关系在大地震的面前展现出这种健康发展的势头,实际上是符合逻辑的。应该说,它既体现了中日双方在现实利益中互惠状况的大背景,也是几代中日人士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中日双方在现实利益中互惠的大背景,指的是中日关系通过十几年政冷经热的发展,中日双方,特别是日本,逐渐认识到,双方实际上处于一种“双赢”和互惠的状态,而并没有你死我活的利益冲突。
  提到这个大背景,就不能不提到更早一些的奥运火炬传送及其间所遇到的波折。在奥运火炬传递和西藏骚乱风波中,欧美主流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指责中国的立场。然而,在这种声音里,日本媒体的反应却温和得多。对比旧金山火炬传送中当地媒体完全忽略华人的声音,日本媒体较为客观地报道了在日华人维护火炬传送活动的规模和影响。
  是日本媒体比欧美媒体更加客观么?这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欧美媒体对中国的攻击,与其说其是针对某件具体事情,不如说是体现了欧美各国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实力增长的紧张和恐慌。担心一个强大,而且价值观上有所差异的中国对其构成威胁的背景,在欧美各国的媒体和民众中引发了连锁反应。而长期在日生活的华人,很容易预料到这种连锁反应在日本不会引起很大反响。
  这是因为,今天欧美各国的反应,正是小泉政府上台时,日本国民中比较典型的对于中国的态度。由于中国的高速发展,当时的日本对于中国有着同样的不安。认为随着中国在亚洲越来越强大的事实,必然对日本构成重大威胁。尤其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倾向,更在日本民间引发某种意识的恐慌。这种恐慌,是此后多年间日本对华态度持续降温的重要原因。当时我在日本的一个研讨会上,听到日本专家这样描述对华看法——日本有两种人是对中国最为不满的。一种人是下层蓝领,他们因为中国发展而丧失优越感,并担心中国人抢掉自己的饭碗而愤怒不安,另一种人是受到高等教育的有识之士。他们认为中国和日本同处于东亚的一个空间,中国的强大,必然伴随着对日本利益和地位的挤压,双方的利益冲突不是温情友谊之类的说法可以解决的。
  因此,当时日本民间对华抱有好感的比例,持续下降,反华情绪高涨。
  然而,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今天日本人对中日关系的深层看法,却发生了可以看到的变化。
  中国比十年以前更加强大了,日本却没有如预期的真的受到多少“挤压”。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虽然在舆论上与日本有着激烈冲突,但并没发展到而且看来也没有趋势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相反,中国的利益与在华有着巨大市场和外资规模的日本息息相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日本,逐渐成为了日本的“景气杠杆”,双方的GDP增长率对比明显呈正比例,并不是中国发展,就意味着日本吃亏。中国的资源,人力,日本的技术,资金,形成了双方互补互利的格局。即便是中日关系最不好的时候,双方的经济往来依然越来越红火。
  这几年,日本对华的态度在潜移默化地好转,这不是更换一个两个首相的原因,它反映的是日本民间对于中日可以“双赢”的认识。而胡温相继访问日本,中国政府首脑在外交方面积极的态度,也使日本逐步打消政治方面的疑虑。天下之财并非定数,民族主义不是沙文主义,关心自己银行里的存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抢劫邻居。日本人发现,中国的发展,也可以是一件有利于邻国的事情。
  事实胜于雄辩,感到所谓中国威胁论,实际上只存在于纸面上,日本民间对于反华的情绪,就越来越难以象十年以前那样高涨了。没有这种情绪,对于西方的“连锁反应”,日本国民的兴趣,也就自然没有那样高。
  有趣的是,当日本反华的声音最为高调的时候,欧美各国,却没有多少应声。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规模还基本限于亚洲,只有日本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其他西方国家没有切身体会,自然不会有多大的关心。而今天随着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影响的扩大,遥远的欧洲和美洲,也终于感到了它的“威胁”,使他们做出了抵触的反应。从日本的角度看,这应该是在步自己的后尘呢——日本反华的时候,西方目前对中国攻击的各个问题,当时无疑更为“显著”。
  也许,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也不得不经过一个类似日本的过程吧。等到他们看清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到底是威胁还是有利,反华的声音,自然也就没了市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虽然从心底不再感到“威胁”的恐慌,但日本右翼政客营造出的反华氛围,却不是可以立即消除的。因此几年来,中日双方的关系,依然在低谷徘徊。以在日本的生活经验感触,日本民间对中国的疑虑主要存在于两点——第一点,妖魔化中国的结果,使很多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看法比较消极。多年来,日本右翼媒体在双方矛盾激化的时代,灌输给日本普通人这样的中国人形象——没有道德,自我中心,不讲信义,素质低下。在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很多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极为扭曲;第二点,由于双方长期的对立和怨恨,很多日本人认为不可能获得中国人的谅解和友谊,中国人天生就会仇恨日本人乃至所有的外国人。因此,他们对于改善中日关系,根本不抱希望。
  然而,这次大地震,却给了日本人一个新的机会,来重新认识中国和中国人。
  事实上,这种机会,此前就有前奏,只是没有这次这样强烈,所以,潜移默化的结果,才带来巨变的感觉。
  第一个前奏,早在去年秋天,我作为嘉宾参加香港凤凰卫视震海听风栏目的一个讨论节目。其内容,是日本女足和德国女足在杭州的比赛,当时,中国观众给了日本女足大量的嘘声,日本女足却在比赛结束时打出了“感谢CHINA”的横幅......我对邱震海先生说,一定还要加上一句话啊,——“当日本女足打开这条横幅的时候,全体中国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当时真实发生的情景。
  中国人并不是一味仇外的民族,在历史上,最难同化的民族,都在中国的土地上能够融合于一体,最难和平相处的宗教,都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找到共同发展的机会。尽管从一八四零年开始,遭到了一百年列强的蹂躏,在1945年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收养了多达数万人的日本遗孤,历史上没有哪个民族曾用这样的善意对待过刚刚在自己国土上烧杀抢掠过的另一个民族。中国人对于善意,有一种最朴素的投桃报李的精神。所谓“愤青”现象的出现,与其责怪中国人排外,不如仔细想一想是否曾经用善意对待过中国人。
  我想在场上的日本女足队员,一定理解了这一点。
  我对邱震海先生说,这一句话一定要加进去——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的就是这种话。
  第二个前奏,今年在日本长野的火炬传递活动,在日华人群起声援。尽管日本的报道对中国方面并不够完全的客观,但一个微妙的细节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没有一家报道抱怨过在长野中国人表现出的道德素质。事实上,那一天尽管上万的中国人到了长野这个整洁的小城,但当他们离去的时候,长野只有比他们来之前更加清洁美丽。每一支中国人的队伍都有人携带了垃圾袋,准备在回程中带走乱丢的垃圾。然而,那一天大多数中国人的垃圾袋都是空空如也——因为根本没有人乱丢垃圾,又上哪里去捡?在火炬传递的终点若里公园有一大片葱绿的草坪。中国留学生们相约不上这块草坪,以免践踏损坏草皮,宁可绕路数百米。在火炬传递到达的时候,为了让后面的日本观众能够看到火炬,等候了几个小时的几百名大阪大学留学生们一齐蹲了下来,放弃了自己看火炬留影的机会。他们蹲着唱国歌的情景,和反华团体动辄发生的暴力行为,不能不让普通日本人产生反思——中国人真的是自己认定的素质低下的人么?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汶川大地震发生了。
  最初,日本人同情的表现,应该是出于他们感同身受的惨痛经历。日本是地震多发国,东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都给日本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可能日本人是最能够理解一次7.8级的大地震,对当地的人民,代表着什么。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6日,日本文部省召开紧急会议,根据中国四川大地震的结果,初步认定日本有三分之一中小学校舍需要进行防震加固,就体现了日本人这种对于地震的忧惧心态。
  然而,有两件事是普通日本人没有想到的,可以说,这两件事,是促成这次抗震救灾中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原因。
  第一件事,是中国舆论对于日本方面同情和支援的回应。如前所述,中国方面对日本方面的努力给与了极高的评价。《产经新闻》以《救援队派遣促成历史改变,反日情绪转为网上如潮感谢》的标题,报道了中方这种积极的反应。《时事通信》则报道了在青川救灾的日本救援队遇到的感人事情——中国的灾民在表达感谢的同时,甚至将仅有的配给食品拿来与日本救灾队员和记者分享。显然,中国方面这样的善意回应,让日本民众始料不及。这种鼓励使日本方面的工作人员群情激奋,纷纷表示将继续全力投入救难。“前几天有降雨,有水分的话,幸存者的搜寻依然是有希望的,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日本的搜救队员的话引来中国方面更强烈的回应。这种良性的互动,让日本民众对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产生了更强烈的信心。这次大地震成了一个平台,让中日双方明白在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其实对方都不是洪水猛兽,善意会获得善意的回应。作为邻居当然希望友好相处,双方原来所缺的,只是对于对方的信心。
  “东海(石油)问题依然是存在的,但是两个正常友好的国家之间有矛盾也是正常的,英国和美国之间也一样。从这次地震看,这并不妨碍日本和中国可以友好相处。”在日本雅虎上,一个日本网民的留言获得了几百个支持的意见,可以算是大地震后在日本一种对两国关系比较典型的看法。
  第二件事,是中国人在大地震的背景中表现出的崇高的道德水准。《产经新闻》记者福岛香织在《中国各地空前的大献血与大捐献——四川大地震影响下》(5月17日)一文中,带着敬意描述了这样描述灾难中的中国人——“「どうしても献血したい。予約はできないの?」。年配の女性が献血車の受付に迫っていた。「すみません、午前5時から並んでいる人もいるんです」。係の青年が丁寧に断る。”(“不管怎样,也希望让我献吧。不能给我做个预约么?”有上了年纪的女士急切地对献血车的工作人员问道。“对不起,这些排队的人早晨五点就来排队了。”工作人员温和地拒绝道。)“献血の受付をすませた陳艶さん(21)は午前5時に起きて郊外からバスに乗ってきた。「昨日も来たのだけれど、時間が遅すぎて献血できなかったから、今日は絶対に、と思ってきた。インターネット募金も100元(1元は約15円)したわ」。大学を卒業後も仕事が見つからずに無収入でいる陳さんだが、「私より被災者の方が大変だから」という。”[献血的窗口,陈艳(21岁)是早晨五点就乘公共汽车赶来的,“昨天也来了,时间晚了,所以没能献上,今天是一定要献上了。另外,在Internet上捐了100元钱。”陈在大学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没有收入,但是她说:“受灾的人,比我要困难。”]而瞿万容老师用身体保护孩子的悲壮,让日本读者悚然动容,感叹道:“若是世界都是这样的人,那世界就只有和平了。”
  这些报道,与新闻图片中,中国人拼力的相互救助,对亲情的真挚表现,乃至温家宝总理灾救灾中的刚毅表现,都大大动摇了对中国妖魔化的宣传,所谓中国人“自我中心”,“道德低下”等说法不攻自破,使普通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好感和认同感大为增强。
  在这样的冲击下,中日关系在这个灾难的时刻,能够获得意料不到的进展,可以算是件不幸中的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日本民间对于救援队在中国的活动十分关注,中国方面对日本救援队的高速高效出动给与了高度评价,这也引发了一种新的思维。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追求所谓“正常国家”的国际氛围,但这种努力一直没有得到周边各国的认可。这种情况,使日本人对于参与国际行动有着一种强烈而积极的追求。这是这次日本到中国的救援队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之一。但是,他们受到的关注,远超过前往伊拉克的日本自卫队,受到的评价也大不相同(前往伊拉克的自卫队在家门口就受到日本人的强烈抗议,被迫悄然出发),其原因又在何处呢?不妨可以看出,在伊拉克,印度洋等国际活动中,日本扮演的始终是给其他国家打下手的角色,而到中国救灾,则是日本自己独立决定,独立执行的行动,获得的荣誉和赞许,也为日本一家独有,其国际影响自然不能与伊拉克等行动相比。
  这次行动尽管还没有结束,国际救援队在中国所收获的赞誉和肯定,却已经让一些日本人开始反思——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道路,是哪种方式更起作用呢?是咬牙切齿地对其他国家发出不满,制造对立来“威压”对方,还是通过这样利人利己的行为“春风化雨”,效果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中日关系必然还要经历波峰波谷,但这次地震的救灾工作,的确给了两国人民一个相互接近的机会。


外电摘录
  “……本地的领导救援的书记告诉我超过3000人失踪,当他带着我看他的地区受到的破坏的时候,我问他有多少人死亡。他在眼泪中崩溃了。‘500人死了’,他说,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妻子、还有他的两个孩子……正当他极度悲痛的时候,他的对讲机里突然传出来消息需要他,然后他就又跑回去继续工作了”
  【以下是CNN报道出来后外国网友的留言】
  ===============================
  It's incredibly unreal to see that these people are not complaining, and are just focusing on the relief effort. With 1.3 billion people like this, able to grind out the toughest and most grim situations, no wonder they will be the next super power. Can you even find 1.3 billion people like this anywhere outside of that country?
  难以置信甚至令人感觉有些虚幻地看到,这些人民没有抱怨,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救济工作。13亿人同样如此,能机械地坚韧近乎冷酷地面对这种情况,所以无怪乎他们是一个超级大国.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么?
  ===============================
  No looting. No complaining. Just people helping people in times of devastation. That's unheard of around here.
  没有抢劫,没有抱怨,只有在毁灭性灾难发生之时人与人的互助。这是在这里(美国)从没被听说过的。
  ===============================
  Imagine how the people of California will be acting after the "BIG" one hits. As in New Orleans, they will all blame the government and expect the rest of us to pay the price. Of course, the people of New Orleans WERE warned, and ignored the warnings.....we will all continue to pay the price for many years to come.
  设想下在加州的美国人在遭受这种巨大灾害的表现吧,如同在新奥尔良(飓风),他们全部会责怪政府并且期望其余地方的人们付钱救灾。当然了,新奥尔良在飓风前收到了警告,但是警告被当局忽视了……我们会在将来很多年付钱救灾。
  ===============================
  After all the bad attention China has been getting recently, I am so proud to watch as they band together to help others. China should be an example to the Myanmar government. These people are showing that, when it comes down to it, material possessions and money are nothing compared to human life.
  在最近所有关于中国恶意的注意之后,我骄傲的看到他们救灾的行动,他们愿意为其他人提供帮助。中国应该成为缅甸ZF的榜样。这些人民显示出,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富有和金钱远远没有生命来的宝贵.
  ===============================
  That is absolutely amazing that the man who lost his parents, wife, AND two children can function....I can understand how he can.....and he is helping the reporters ... telling the story...God Bless that man ... this is such a horendous tragedy...and my prayers are with the Chinese people through this.
  那个失去父母双亲,妻子和两个孩子的男人(当地官员)令我感到震惊,他仍然在履行他的职责……我能理解他怎么能够……并且他还在帮助报道的记者……讲述他的故事……上帝保佑这个男人。这是一个horendous(不明白意思)惨剧……我的祈祷将伴随受灾的中国人民度过这个灾难。===============================
  It shows drastic change in the way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handles natural disasters. When the quake in Tangshen happened in 1976 which killed approx 250,000 peopl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locked the news and refused for any aids from outside world. Today, the government immediately sends in soldiers and paramilitary police to rescue people and asks for international help. The prime minister Wen Jia-Bao and other local officials do not hide their high emotion toward the sufferings of the peopl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y still not be perfect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but it should be given proper credit for trying their best to do the right things. The world should try their part to be more understanding of today's China that has traveled down a long and difficult path.
  这则报道显示了中国zf在处理自然灾害方法上的剧大变化。1976年发生的唐山地震造成25w中国人死亡,当时的中国ZF封锁了消息并拒绝了外界的所有帮助。今天,中国ZF第一时间派出士兵和武警救援群众并请求国际援助。总理温家宝和一些地方官员丝毫不掩饰对于人民所遭受巨大痛苦的情感。中国ZF也许仍然不会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完美,但是我们必须对他们尽自己所能做正确的事情这一事实给予赞扬。世界应该对中国现在大幅迈出的艰难的改变脚步给予理解.
  ===============================
  Thanks for the report. I hope people will eventually understand that reliable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not technically possible.
  感谢报道,我希望人们能够最终了解到可靠的地震预报在技术层面上是不可能的


俄罗斯队员的怒吼

  俄罗斯救援队于5月16日17时整抵达成都,随后赶到绵竹市的汉旺镇,在仔细勘查搜索了17处地方、确信没有生还者后,于17日11时30分抵达都江堰。先后搜索3处坍塌的地方,没有发现有生还者。
  经搜救队主动请求,救援队来到都江堰管理局第二生活区标号为"10号楼"的宿舍楼前。根据当地居民提供的线索,这栋楼两处有幸存者。救援队先是用四条搜救犬进行搜索,然后用生命探测仪。
  从20时开始到21时整,证实有幸存者被困在塌陷的一层和地下室之间。他们先用电钻在地板上打了一小孔。随后,俄罗斯队8名队员开始切割地板。不到10分钟时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板被切割出一个长1米、宽0.5米的长方形缺口。
  这时候,救援队员们已经看到幸存者的两只脚。幸存者的身体被夹在仅有40厘米高的两层楼夹缝之间。
  随后,4名俄罗斯队员抓住她的双脚往外拉,她开始叫疼。俄罗斯队员于是停止拖拉,转换姿势,托着她的背往外拉。21时16分,这位被困127小时的妇女被完全解救出来。
  当幸存者刚刚被完全托出时,媒体记者蜂拥而上。一名俄罗斯队员用一只手护住这位妇女的眼睛,对着记者的镜头怒吼了一声,因为摄像机的强光灯正对着幸存者的眼睛!
  另据报道,CCTV台记者许波在直播时竟然进入手术室采访,当时即将主刀的手术医师已消毒完毕,许波仍欲强行采访,造成该医师的手术服可能遭到污染,该医生怒不可遏:"你把我搞脏了!"许波并未立即退出,还是继续问医生已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好的病人的伤情如何,耽误了医生重新消毒的时间,以及病人的手术时间。


“中国农民是人类的一座丰碑”

  西班牙《先锋报》17日刊发一篇题为《灾区人民的慷慨情怀》的署名文章,要点如下:
  失去了房屋、家人和财产的中国普通农民将一瓶矿泉水给了一个外国人。在贫瘠且人口众多的四川省绵竹灾区,瓶装矿泉水尚属稀缺、珍贵的物资。年近六旬的农妇苏玉惠(音)笑容可掬地邀请我走进她所谓的家:位于稻田旁的堆积如山的残垣断瓦。前天,她就是从这里把遇难的丈夫拖了出来。除了这一米多高的废墟,她没剩下其他任何财产。苏玉惠的身体虚弱,而过去家中唯一能在仅有的几亩农田里劳作的就是她的丈夫。现在,她该怎么办?
  她说:我有邻居帮忙。将来他们帮我种田收割,我就给他们干点手工活。这里并不是没有痛苦和眼泪,但这是一个坚强的村庄,拥有惊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在废墟中,中国农民仍旧待人亲切慷慨。他们是人类的一座丰碑,一场造成数万人死亡的7.8级地震反而使之更加坚不可摧。
  一个摩托车司机把我从交通不便的地区带了出来,却拒绝收费;一家连锁超市免费向灾民提供商品。超市女店员带着敬佩的神情说:这是老板的决定。地震导致超市关闭,这个姑娘晚上就在店门口的帐篷里过夜。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英国《观察家报》网站5月18日报道:西南省份四川爆发7.8级的地震已经有5天时间,地震摧毁了数以百万计的房屋,夺走了数万条生命,而政府对灾害实行的人道救援措施改变了世人对这个共产主义政权的看法,不过灾民们只关心他们所爱的人以及幸存下来的人们。
  大家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灾区重建和安置480万无家可归的幸存者这一艰巨任务当中。虽然还有余震,一些人已经返回家园,因为他们恐怕也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失去亲人的幸存者帮助其他人一家团圆;饥饿且无家可归的人把食物和水让给更需要的人。上周四川经历了灾难和巨痛,悲痛将在今后几十年里给当地人民留下伤痕。但我们也看到了忍耐、尊严、勇气和爱。

  英国《卫报》网站5月17日报道:帮助受灾群众的生活对中国来说将是一项长期的挑战。很多幸存者已经失去了一切:家人、住房和生计。其他人由于遭受的创伤太严重,他们无法吃饭、喝水或睡觉。
  在绵阳市体育馆呆上一天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了。这是最大的一个地震灾民安置点,其中安置了1万多名无家可归的幸存者,也充满了悲剧、恐怖经历和英雄主义故事。
  整个体育馆异常拥挤。最小的孩子被单独安置在馆内,以便一旦发生疾病,他们能受到保护。楼梯和走廊的地板上到处是毯子、睡袋、被子和人。树下匆匆搭起了临时营地。地面上满是绿色和蓝色的帐篷。
  地震带来的更大伤疤可能是精神上的。由于无事可做,很多居民花数小时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有关他们破碎的家园和搜救幸存者的最新卫星画面。大部分人面无表情地看着。另外一些人的脸上显现出极度痛苦的表情。甚至在午夜,还有很多人聚集在电视屏幕前,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入睡。周五凌晨3点,有人在睡梦中的一声大叫致使数百人冲出了大楼,并因为担心另一场地震来临而尖叫。几分钟后他们才意识到这是一场虚惊。
  在整个受灾地区,有关谁还活着和谁已经遇难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很多人来到安置点搜寻失散的亲人。他们浏览钉在体育馆一个大门上的花名册,离开的时候或燃起了希望,或大失所望。很多人开始返回他们遭摧毁的家园,去寻找失散的亲人,或收集残存的物品。一个决定离开的男子说:我要回去看看我的房子。我希望知道我妻子和孩子是否已经被挖出来。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19日报道称,大规模的救灾努力,以及中国政府在应对灾难过程中显现的透明度,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
  《新西兰先驱报》上周末发表社评称:“中国在对本周四川灾难性地震的反应中,展现出同情、公开和效率,给国家带来新形象。”
  曾在“9•11”之后发表著名言论称“现在,我们都是美国人”的法国《世界报》在社评中称,中国很好地应对这场灾难。


世界称赞中国救灾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四川大地震已经发生近一周,救援行动仍在紧张进行。外媒指出,在这场中国式的救灾中,中国的人民、政府与军队的表现都赢得了世界的赞赏。

“第二次长征”
  韩国《朝鲜日报》记者17日发自都江堰的报道称,中国政府已投入10万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展开救援,持续同地震抗争。胡锦涛在什邡市区一个灾民安置点同受灾群众促膝交谈,表示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这篇题为《中国军队弃枪扛锹赴灾区展开救援大长征》说,运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200多辆军用卡车和大巴风尘仆仆地聚集在都江堰紫坪铺镇。这里是从四川省成都市通往震中汶川的要道,距离汶川县边界2公里。军人们背着铁锹和救急粮食,开始徒步走向汶川县。这里距离震中汶川县中心约60公里,距离最近的映秀镇30公里,而且都是山路。
  南京军区的一名解放军战士说:“为了和灾难搏斗,我们开始展开第二次长征。”
  运送救灾物资和伞降部队的直升机不停地飞往汶川县。

感动无所不在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9日发表的一篇读者文章称,汶川5.12地震让每个人揪心。近两天几乎所有的话题都是这场灾难,几乎周围所有人的情绪也都是前所未有的一致:沉重,哽咽,盈眶的热泪。但同时,我又时时被周围的氛围所感动,切身的体会着所有中国人心手相联的热潮澎湃。
  文章说,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喊话已嘶哑的嗓音依然殷切传送对灾民的万千关切;看着他无助而又万分痛楚地安慰哭喊的幼童,强忍泪水对小孩说“马上你就有奶粉、饼干吃了……”,这个画面让人心碎。
  电视的镜头中不时播出为义务献血在街头雨中排着长长队伍等待的人们;
  央视新闻频道男主持话语哽咽,几次停下低头平稳情绪;
  网络中到处流传的灾区自救故事,一个个舍我为人的故事令人淆然泪下,人性的光辉如此让人真实、真切的感受;
  无数企业捐助,日益增多的捐赠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捐助名单让人心中涌上暖潮……

三天全国哀悼日
  英国广播公司18日报道称,中国国务院当天宣布,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中国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根据这项宣布,5月19日14时28分起,四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一周时,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有关方面还宣布,奥运火炬传递也将暂停3天。据信,这是中国首次宣布自然灾害全国哀悼日。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地震局宣布,在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后,已将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级。
  在此之前,中国国务院公布了汶川大地震最新的伤亡数字。地震至今已经造成全国合共32477人死亡。此外,国务院数据还显示,截至18日14时,地震造成的伤者已经超过22万人。
  目前地震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重灾区之一汶川也再次有生还者获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继续在灾区察看,18日抵达什邡市。副总理李克强则抵达绵阳慰问灾民。
  中国卫生部表示,目前灾区已经实现医疗救治全覆盖,也没有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


女老师4次冲进教室带出52个孩子

  现代快报2008-05-18 19:15:47
  “写写我娃的老师吧,她太了不起了!”昨天下午3点多,在都江堰一处灾民安置点,许女士见记者过来,立即把儿子文登钰拉过来,“他们赵老师一下子救出三十多个学生。”她摸摸儿子的头,眼泪不知不觉流了出来:“要不是赵老师,我们母子哪能见面啊!”

★赵老师喊:“地震,快跑!”
  文登钰今年12岁,是都江堰新建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十分机灵,虽然身上多处受伤,有的地方开始结痂,但震后余生的他显得已很镇定。
  回忆起5月12日下午的那一刻,他依旧十分清晰。
  文登钰的班级位于教学楼的四楼,地震时他们正在上下午第一节课,上的是语文,老师是班主任赵霞。“赵老师没讲几分钟,我就感觉到桌子开始摇晃,我还以为是打雷,就没在意,继续听课。”小登钰说,“这时候,赵老师大喊:‘地震,快跑!快跑!’我立即拔腿冲出教室门,拼命地跑,下楼梯时,碎石开始哗哗地直往我头上落,四周全是灰尘,我就眯着眼一口气跑到楼下的操场上。在一棵大树底下,我停了下来,蹲到地上。我知道大树是在操场中央,应该安全了。”
  没来得及喘口气,四层教学楼轰然坍塌一分为二。浓浓的烟雾中裹挟着一片哭喊声。文登钰这才发现自己身边有许多同学,大家开始相互招呼,看看还有谁没有出来。“赵老师也跑了出来,她把我们全部集中到一块空地上,正一个个点名时,突然一楼楼梯口有2个同学趴在地上大哭,赵老师立即转身冲了过去,抱一个拖一个,没走几步,一块房顶轰隆砸下。”
  文登钰说,他是全班第二个跑出来的,能这么快跑到楼下,“是赵老师及时打开门,让我们跑,还有我坐在第四排,离门很近。”
  全班总共43名学生,地震时跑出来多少,文登钰说不准确,“点数的时候就有30多个,好像只有坐在后排的几个学生没出来。”

★“我只是打开了门”
  新建小学位于都江堰的市中心,在这次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由于被掩埋的学生较多,温家宝总理曾冒雨亲临现场指挥抢救。昨天下午,记者找到学校时,还有一些解放军战士在清理现场,文登钰班级所在的教学楼只剩下摇摇欲坠的半截,书籍、作业本散落在废墟中。
  在2公里外的一个灾民安置点,记者找到了赵霞老师,她正在帐篷里看书。赵老师身材娇小,戴一副眼镜,显得十分文弱。谈起地震时的那一刻,她的泪水顿时涌了出来:“多亏教学楼的楼梯没有倒塌,否则逃不出那么多孩子。”
  说到这里,赵霞抽泣起来,哽咽着说,“地震时,只要跑到楼梯上的同学最后都得以生还。”
  具体带着孩子逃生的细节,赵霞不肯多说,“我真的没做什么,当时风很大,吹得教室门关上了,我只是打开了门,让孩子们快跑,快跑。”

★“还有几个没出来”
  让赵霞伤心和内疚的是,没能救出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几个孩子,“当时实在太乱了,孩子们挤成一团,而时间就那么短短的一分钟。”
  同校的肖建平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刚统计过,赵霞所带的六(一)班共有43名学生,在这次地震中有37人幸存。
  肖建平老师说,六(一)班在教学楼的顶层,赵霞能把37名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四楼带出来,实在太了不起了。
  同在四楼的其他几个班级就没有六(一)班幸运,花朵般的孩子几乎全部被吞噬。地震时,新建小学在上课的共680名学生,目前已证实的有221人死亡。
  记者要给赵霞拍照时,赵霞摇头坚决不同意,“许多老师做得比我更好,教音乐的方老师牺牲时,双臂还死死地护着孩子;教语文的黄老师,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连续数小时从废墟中抢救学生;有的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他们才真正的伟大。”说着,她的眼泪再次喷涌而出,“还有几个,还有几个孩子没有出来。”
  老师4次冲进教室52名幼儿脱险
  面对灾难,人的本能就是逃生。但是,在这次地震发生时,正给幼儿园大班辅导的红岩镇中心小学周汝兰老师没有抛弃她的学生而逃生,而是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冲进教室抢救学生,直到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

★惊慌中抓起孩子就往外跑
  5月12日,1:50到2:30,这是彭州市红岩镇小学校下午的第一节课。在幼儿园大班,34岁的女教师周汝兰原本想给孩子们讲讲新课,由于天气闷热,周老师担心孩子乏困,于是吩咐学生们可以在教室里睡觉,也可以写字画画。14时28分,地面开始摇晃。“快往门外跑,快点!”周汝兰下意识觉得是地震来了,惊慌得近乎吼叫起来。由于全班的学生都是4—6岁的幼儿,顿时被惊吓得大声哭喊,乱作一团。“同学们,快跑,快跑啊!”周汝兰一边再次吼叫着一边抓起两个学生就往小操场上跑!一些年龄稍微大的学生见状,也慌乱地朝教室外挤。

★浓烟四起 第一次冲进教室
  房屋受到剧烈震动,顿时升起浓浓的烟雾,笼罩着整个学校。此时,已经有10多个学生跑到操场上。周汝兰放下手中的孩子,叮嘱出来的学生蹲在地上不要动,迅即跑进教室抢救其他学生。由于不少孩子都朝门外跑,几乎把整个门堵住了。周汝兰赶紧理顺秩序,然后跑到后面一脚踹开紧闭的后门,左手提一个,右手抓一个,跑到小操场。

★瓦片飞扬 第二次冲进教室
  短短的十几秒钟,地震越来越厉害。教室屋顶的瓦片在周汝兰头上哗哗作响。没有来得及思索,她冲进了教室,看见三个学生居然还在睡觉,她奋力摇醒睡觉的他们,抓了两个学生就朝外跑。

★地动山摇 第三次冲进教室
  当大多数孩子已经成功转移到操场上,此时整个红岩已经是地动山摇!哗啦啦的房屋坍塌声不绝于耳。“不好,教室里还有学生!”周汝兰隐约看见教室最里边还有三个孩子趴在课桌上哭泣,她大呼一声,迅速冲进教室。当她拖着孩子冲出教室时,已经疲惫不堪。

★还差两个孩子 第四次冲进教室
  不知是累了还是被吓了,周汝兰双脚发软地站在操场清理人数。“52人?天,不是54人吗?”周汝兰第四次冲进教室,由于此时灰尘漫天飞扬,教室里能见度相当低,周汝兰在教室大声呼喊:“还有人吗?”“周老师快出来,今天有两个学生请假了!”直到该班班主任杨老师赶来大声呼喊时,周汝兰才最后一次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地震过去了,看着整整齐齐蹲在地上的孩子们,周汝兰的泪水和着汗水顿时喷涌而出。

★对不起 其他可爱的孩子们
  周汝兰是4年级2班的班主任,当时是临时抽调到幼儿园上课,地震时,她没有在她班上孩子们的身边,心里很是愧疚,幸好大家都平安无事。周汝兰告诉记者,在抢救幼儿园的小朋友时,根本来不及想自己班上的学生,自己的女儿也顾不上多想。周汝兰说,见到女儿何玲宇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妈妈回家就问我们学校有没有出事(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后来才问我的安全。”何玲宇略显委屈。“但是我没有埋怨妈妈,我支持妈妈抢救弟弟妹妹们。我们现在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何玲宇跟在妈妈的身后,懂事地向记者说道。

★记者手记 这一刻,我们懂得了“为人师表”
  大地震发生120多个小时后,抗震救灾仍在续写着生命的奇迹。一个又一个生命被救出废墟,更令人怀念生死抉择中那些舍身取义的人,怀念这场灾难中人民教师组成的英雄群体。
  几天来,神州大地传诵着几个人的名字:谭千秋、张米亚、苟晓超、吴忠洪、杜正香……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那一刻,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为人师表”的真正含义。
  谭千秋老师不会不知道桌子底下安全,但他宁愿张开双臂匍匐在桌子上,死死护住桌下的4个学生;张米亚、苟晓超老师不会不知道砸向他们后背的砖石和混凝土墙体会夺人生命,却一样毅然地选择把生的机会留给两名学生。还有吴忠洪、杜正香老师,虽然他们的牺牲没能换回那几个他们竭力挽救的同学的生命,但一样把“老师”这个亲切而又令人敬重的称呼深深地刻进世人心里。
  年少时,曾经不理解老师的严苛,甚至因为课堂上老师一句批评而委屈得哭泣;曾经不懂“师生”二字的真正含义,甚至对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做人的道理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曾经不在意老师的提醒,甚至把当众顶撞老师当作能耐和勇气……
  灾难,是一面镜子,一瞬间便照出了人的灵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相信那些被老师舍身救下的孩子们,已经深切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一个看上去不到10岁的小男孩被老师救出废墟时,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过去做了那么多错事,对不起!”满脸稚气,还有几分顽皮,但谁会认为他是说说而已?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是多才多艺的张米亚老师留下的一句歌词,也是所有老师对学生敞开的心扉。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师爱,在老师们忘我牺牲的那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安息吧,老师!


女孩被迫截肢 醒来向妈妈要手

  “妈妈,我的手脚呢?”都江堰新建小学9岁女孩罗颖,在废墟中被埋20小时,当她被武警战士救出后,左手、右腿坏死,医生给她做了截肢手术。前日上午,昏迷4天的罗颖醒来,向病床旁的母亲询问左手情况时,她的母亲陈树彬眼含泪水的回答:“你的手被包扎上了,等你伤好了,就有感觉了。”

★被埋20小时与同学聊天
  罗颖是新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地震时,她正在上计算机课,突如其来的灾难把他们一个班都压在了废墟中。而她的母亲陈树彬以及继父袁海,因为在逛街逃过一劫。陈树彬说,她与丈夫立即跑到学校,整个学校却已经变成了废墟。他们朝废墟中喊女儿的名字,没有回应,他们的手刨出了血,还是没见到女儿。20小时后,事情终于有了转机。13日,武警从废墟中救出女儿的同班同学刘显东,东东说,罗颖就埋在他身后,他们两个人从被埋开始就一直在聊天,他在被救出前都还听见罗颖在说话。夫妻两人等来了女儿生还的希望。随后,武警战士通过东东告诉的位置,救出了已经昏迷的罗颖。

★手脚坏死被迫截肢
  陈树彬说,女儿被救出后,被立即送到了成都三院抢救,医生诊断,颖颖的左手和右腿,由于长时间被石板挤压,已经坏死,必须进行截肢手术。听完诊断结果,陈树彬当场晕倒。“能保住其中的手或是腿吗?”看着妻子晕倒后,袁海当即询问医生。“你们立即转院去华西医院可能有希望。”医生表示。颖颖被转院到华西医院,但医生诊断后表示,必须立即对坏死的手脚截肢,否则会引发败血症。为了保全女儿性命,他们忍痛同意了手术,当天女儿被截肢。

★女孩醒来向妈妈要手
  “妈妈,我的手脚呢?”这是昏迷4天的罗颖醒来后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前日上午10时,看着刚刚醒来身体还很虚弱的女儿,陈树彬眼眶含着泪看着女儿。母女俩相视几分钟后,陈树彬说:“颖颖,你的左手和右腿受了很重的伤,已经被包扎好了,你身体虚弱所以没有感觉,你伤好了,扯了纱布就有感觉了。”听着妻子与女儿的对话,坐在一旁的袁海转身,抹了一把眼泪,但随即转过身,看着女儿望过来的目光强颜微笑。


父母双亡 见人就叫“爸爸妈妈”

  昨天上午,获救3天后的宋馨懿第一次笑了。5月14日上午,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馨懿,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的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47个小时后终于获救,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在她被送去急救的途中,人们纷纷让路,包括当时正在灾区视察的温家宝总理。由于馨懿的右腿长期受到压迫,已经严重坏疽,医生不得不将其右腿进行截肢。目前,小馨懿的生命体征已经基本正常,正在逐步康复之中。

★地震时刻,父母用身体筑成“生命之墙”
  13日,已化为废墟的北川县城,救护人员在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发现一名眨着大眼睛的小女孩。已经遇难的年轻父母脸对着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之墙”。据负责救援的红军师装甲团的官兵介绍,他们在13日8时左右就发现了这名小女孩,但整个移位的墙壁压在小女孩和遇难的大人身上,他们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将孩子救出。
  不作美的天公又在13日下起了大雨,救援人员一边给小女孩遮雨,一边拿来牛奶、方便面等食品给小女孩补充营养。随后,救援人员开始连夜展开对小女孩的生死大营救,14日9时40分左右,随着人们的欢呼,一名救援队员终于将小女孩从危墙下面抱了出来。这时距离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7.8级地震已经过去了43个多小时,顽强的小女孩熬过了雨夜和余震,战胜了死神!随后,解放军官兵立即将小女孩紧急往城外转移。在转移途中,经过多方人员紧急救治,10时15分,担架来到了道路中断的三道拐处,只要翻过这里就可能遇到救护车。在道路中断的地方站着一群人,抬小女孩的担架员还是和其他类似情况一样一边高呼“让开、让开”,一边急速地往前冲。人们让开了一条路,而人群中还有正在灾区视察的温总理!
  温总理来到小女孩身边亲切地进行了慰问,由于病情紧急,担架并没有过多停留就继续往前。仅仅两分钟后,10时17分,小馨懿就被抬上了来自洛阳协和医院的救护车,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截肢手术,医生护士忍不住流泪
  小女孩的生命安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最终,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小分队负责救治小馨懿。据报道,参与抢救的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蔡卫华说,由于在废墟下时间过长,送到医院时,小馨懿发生肺部感染,很快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随时有窒息可能。
  医疗队员在第一时间为小馨懿吸痰并做气管切开,上呼吸机,避免了死亡的危险。但当时小馨懿右大腿三分之一已经全部坏死,必须截肢才能保住生命。“手术开始时,所有人都拼命忍住眼泪,但当孩子的右腿永远从小馨懿身体分离后,我们再也忍不住了。”蔡卫华说。
  考虑到小馨懿有肺部感染及合并其他感染的风险,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科主任医师顾民15日晚11时向绵阳市分管市长申请了十多支“罗氏芬”,给她打点滴。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的VIP病房,见到了可爱的小馨懿。小女孩的爷爷宋开云告诉记者,之前媒体报道的“欣宜”的名字错了,其实她的名字叫宋馨懿。
  在小馨懿的病房中,她正在护士的悉心照顾下吃着香蕉。见记者来,她眨眨大眼睛和记者打起了招呼,并甜甜地叫了声:“叔叔好!”在柔和灯光下,小馨懿一张红嫩的小脸蛋格外可爱。病床前摆着多束热心群众送来的鲜花和当地小朋友送来的小人书,还有多名小朋友给她画的画。小馨懿的爷爷告诉记者,这几天,他和小馨懿的奶奶、护士一直守护着小馨懿,每天都有很多人来看望小馨懿,这让她很开心。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救援队的护士王文,这些天来一直照顾着小馨懿,“小馨懿非常坚强,这些天很少哭。”王文告诉记者,虽然这孩子很乖巧,但她入院来从没笑过,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静静地躺着,无论你怎么逗她,她要么就不说话,要么就认真说“不要”或“要”。
  “今天上午她终于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王文和小馨懿的爷爷奶奶开心地告诉记者,昨天一大早,当地一些小朋友来看她,当她看到小朋友给她送来的小人书时,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特别是看到小朋友给她画的一幅小孩笑脸的画时,她也开心地笑起来了。
  小馨懿51岁的奶奶陈英告诉记者,小馨懿很聪明,讨全家人喜欢,上幼儿园才3个多月,“她最喜欢的就是跳舞、画画了,不仅会数数,还会用英语叫全家人呢。”陈英对记者说,“就在地震前4小时,她还在我们面前跳了半小时舞呢,但现在她右腿都没了,不知以后还能不能跳舞,而小馨懿则总是说要长大要当画家。”讲到这,在场的人的都格外伤心。

★孩子心碎,我知道爸爸妈妈走了
  据了解,小馨懿的家在平武县响岩镇,她出生于2005年4月23日,刚过完3岁的生日20天。小馨懿的父亲陈军、母亲陈英都在北川县一餐厅打工,小馨懿刚到北川县一间幼儿园上学。
  12日上午10时,小馨懿的二叔带着她前往北川父母处,准备去上学。就在父母带其上学的路上,地震发生了。对于陈军夫妇用生命保住小馨懿的行为,小馨懿和爷爷奶奶都感慨万分。
  “我的儿子、儿媳是全村最孝顺的,从来没有和父母吵过架、顶过嘴。”小馨懿的奶奶陈英说到这里早已泣不成声,“他俩用生命给我们留下了孙女,这是我们全家一辈子的自豪呀,而现在,我们只想看看他们一眼,告诉他们小馨懿得救了。”同时,小馨懿的爷爷奶奶也一再希望记者能写上这几句话:“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特别是温总理的对小馨懿的关怀。”
  奶奶陈英告诉记者,懂事的小馨懿已知道其父母去世的事情,他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希望不要影响小馨懿以后的成长。护士王文告诉记者,前天早上小馨懿一醒来就拼命地哭起来,哭后她告诉王文,她梦见了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个山洞里,“爸爸走了,妈妈走了!我知道!”王文告诉记者,随后小馨懿又对她重复着这些话,而这两天来,小馨懿也经常吵着说:“我要爸爸、妈妈!”
  “她还不时叫我‘妈妈’!”王文告诉记者,这两天很多人都来看小馨懿,她见到男人都会轻轻地叫“爸爸”,而见到女人也会叫“妈妈”。说着说着,年轻的护士王文已潸然泪下。
  这两天,全国的民众都希望能领养这个可爱的失去父母的孤儿小馨懿。昨天,小馨懿的家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也很想能为她找一个好的家,但这些必须要等要小馨懿完全康复后才会考虑。
  昨天下午,记者离开小馨懿时,她还调皮地向记者抛飞吻,并连声说“叔叔再见”。